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教师的体态语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王利娟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4期
摘要:教师的体态语具有真实性、辅助性、直观性、连续性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体态语辅助课堂讲授、情感交流、调控学生行为的诸多功能,教师采用动静交替的、仪态优雅的体态语。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会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学习氛围更加和谐统一。
关键词:体态语;课堂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105-02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与学生交流,除语言交流外,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体态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一、体态语所具有的性质 (一)具有真实性
体态语言是直接用简捷、生动的动作直接呈现给对方,因此它比语言更能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尤其是当语言和体态语言不一致时,通常是体态语言更能反映人的真实情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表情、姿势、动作等体态语言观察出他们“尽在不言中”的情况。
(二)具有辅助性
在师生交往中,双方一般是通过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这两条渠道获取信息的,并且两者之间是互补的。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它们的通畅与否是以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系统能否保持兴奋为前提的,如教师在语言讲授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发出信息,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由单项刺激变为多项刺激,提高了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和持久性,从而加大了有用信息的摄入量。 (三)具有直观性
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主要是刺激学生的听觉,而体态语更多地是刺激学生的视觉,它形象生动、鲜明真实、并富有感染力。学生在回忆尚未完全理解和消化的知识时,总是要连带着授课教师的眼神、手势、表隋、动作等,此时体态语言就成了学生回忆的重要线索。人们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往通过眼睛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大超过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量,因此肢体语言表达的直观性是语言表达不具有的优势,它往往更深刻,更容易被记忆。 (四)具有连续性
体态语可以连续不断地伴随着人们的语言活动,即使人们停止了语言行为,体态语还在继续着。比如教师一走进教室,即使未说话,体态语表达就已开始并被学生所感受到,而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心理感应。教师的体态语言在学生面前呈现了很多用语言无法代替的刺激,这种刺激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一但进入状态,师生就会产生心理共鸣,这时学生拥有了教师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就会产生同化、顺应乃至达到升华所构建的认知过程。 二、体态语所具有的功能 (一)具有辅助课堂讲授的功能
体态语具有强化言语语义、增加口头语言表达的功能,教师通过加强语气、提高语音或慷慨激昂的讲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讲述时伴随着体态语,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这样就能把学生带进与教材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课文中的内容能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脑海中,有利于迅速理解,融会贯通。这两种语言的融合协调,使多种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大脑,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同时,看到生动的形象,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理解,牢固记忆。 (二)具有促进情感交流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知识和情感的信息沟通,而情感的沟通主要依靠体态语来实现。因为人的动作表情要比语言更能直接表达情感和欲望,教师的体态语能以间接的方式,通过暗示、模仿、感染、认同等途径,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表达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肢体语言把喜欢、关心、鼓励、爱抚等情感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这些积极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从内心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迁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具有调控学生行为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活动中,形成了对体态语所表达信息的统一的系列的条件反射。所以,师生交流时双方的肢体语言不需要中介,就可以表现为肯定或否定、接纳或排斥等信息,教师通过自己的体态语来表达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从而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 三、如何运用肢体语言 (一)要协调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