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高考化学
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题组训练·考能]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分析
1.(2014·衡阳联考)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45 mol·L-1·min-1 ②v(B)=0.6 mol·L-1·s-1 ③v(C)=0.4 mol·L-1·s-1 ④v(D)=0.45 mol·L-1·s-1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D.④>③>②>①
( )。
解析 若将各反应速率均化为以B表示的速率,且以mol·L-1·s-1为单位,①、②、③、④表示的速率分别是0.022 5 mol·L-1·s-1、0.6 mol·L-1·s-1、0.6 mol·L
-1
·s-1、0.675 mol·L-1·s-1,故A正确。
答案 A
CH3OH(g) ΔH<0,各物质
2.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的浓度如表所示:
浓度 时间 0 2 min 4 min
c(CO)/mol·L-1 0.8 0.6 0.3 c(H2)/mol·L-1 1.6 x 0.6 c(CH3OH)/mol·L-1 0 0.2 0.5
6 min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0.3 0.6 0.5 ( )。
A.2~4 min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B.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2.5%
C.反应在第2 min时改变了条件,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反应在第2 min时改变了条件,可能是增加了H2的浓度
解析 直接根据表格计算出2~4 min内v(CO)=0.15 mol·L-1·min-1,再换算出v(H2)=0.3 mol·L-1·min-1,A正确;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0.5/0.8×100%=62.5%,B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0~2 min内Δc(CO)=0.2 mol·L1,则Δc(H2)
-
=0.4 mol·L-1,故x=1.2 mol·L-1,2~4 min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量大于0~2 min内的改变量,由此可见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C正确;2~4 min内,Δc(CO)=0.3 mol·L-1,Δc(H2)也正好为0.6 mol·L
-1
,故2 min时没有增加H2的浓度,D错误。
答案 D
—————[方法技能]————————————
通过数据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一看二转三比较” 第一步:看单位是否统一;
第二步:是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成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步:是比较数值确定大小。
题组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3C(g) ΔH>0的正反应速率表示为v,
A.已知在T ℃时,反应2A(g)+B(g)若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B.在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不变
2NH3(g),若往容器中充入He,
C.当一定量的锌粉和4 mol·L-1的过量盐酸反应时,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可向容器中加入一些水或硝酸钠溶液
D.对任何一个化学反应,温度发生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发生变化 解析 选项A,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A正确;在恒容容器中充
入不反应的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不发生变化,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B正确;选项C,加入一些水,c(H+)减小,n(H+)不变,则盐酸与Zn的反应速率减慢,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加入NaNO3溶液,发生反应3Zn+2NO-3+8H+===3Zn2++2NO↑+4H2O,则有NO-3存在时不能生成H2,同时也由于消耗了H+,则生成H2的总量也会减小,C项错误。
答案 C
3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4.(2014·哈尔滨三中模拟)对于反应4A+2B
A.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A、B、C中任何物质表示,其数值都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若增大或减小A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析 A项,对于该反应,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不相同,A错;C项,如果反应物、生成物都不是气体,则增大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C错;D项,若A是固体或液体,增大或减小A的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明显影响,D错。
答案 B
—————[思想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解题策略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某种因素的影响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解题策略为:
1.确定变量。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控制变量。在探究时,应先确定一个变化的量,控制其他量不变,研究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影响规律,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进一步确定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规律。
3.数据有效。解答时应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