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一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是滥伐森林,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
2.不对。全球变暖会对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响,但对部分地区也会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如高纬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3.略(凡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低碳生活方式都可以)。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2)海平面下降。
解析 第(1)题,树木的生长与气温和降水有关,而树木生长的快慢通过树的年轮就能体现出来。由图可以看出,M时期树木生长缓慢,可能这一时期气候寒冷或降水稀少,而其前后气候却温暖或降水丰富,呈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第(2)题,M时期为寒冷时期,世界上冰雪量增加,由于大量水受冷结冰,海平面下降。
反思归纳
1.缓慢 寒冷 稀少 温暖 丰富 2.增加 扩大 下降 探究点二 (1)全球变暖
(2)①对冰岛地区的局部气候产生重大影响;②对冰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③沿海低地被淹没等。
(3)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气温波动上升。
(4)影响:引起积温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引起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减少排放量,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采取工程措施,加强沿海地区防护堤坝的建设,防止海水入侵;有计划地培育、改良农作物的品种,以适应逐渐变化的气候环境。
解析 第(1)题,冰岛冰川融化与全球变暖有关。第(2)题,冰岛冰川融化对冰岛局部气候及旅游业产生影响。而旅游业是冰岛的重要经济来源。第(3)题,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气温波动上升。第(4)题,气温升高会对农业、气候、气象灾害等产生影响,可针对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反思归纳
1.热膨胀 2.横 纵 3.上升 课后练习区
1.A [地球处于冰期时,气温较低,冰川应向低纬度、低海拔地区推进;由于全球的冰川数量增多,海平面下降,会使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的大。]
2.B [全球变暖会使极地冰川融化,大量的冰雪融水汇至海洋,使海平面上升;也会使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3.B [太阳黑子增多、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等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大等人为原因都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
4.C [本题以全球变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判断能力。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延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5.B 6.A [本题以全球变暖对全球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为背景,综合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以及对策,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判断能力。第5题,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不同地区,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但对洋流影响不大,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全球变暖对非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为温度的上升会相应北移。第6题,首先要明确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公众参与的含义。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
7.D 8.B [冰川湖是由冰川消融产生的融水汇集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冰川的末端,其湖岸结构比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湖水大增,易决口成灾。冰川湖周边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人类有意识地进行了保护。目前,化石能源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禁止使用是不现实的。]
9.A 10.B [第9题,钢铁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等能源,从而需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限制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情况下,钢铁工业必然受到的冲击最大。第10题,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国家间交易温室气体形成的市场称为碳市场。]
11.(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
(2)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关。原因: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需要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3)中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解析 第(1)题,联系教材知识及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即可完成。第(2)题,由图中
曲线可知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二者呈正相关。城市化水平高,说明该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第(3)题,由材料三表中人口数据对应材料二图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可知,中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结合中国能源利用状况回答措施。第(4)题,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实际增加较少,可知植被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有重要作用。
12.(1)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原因: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B (3)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石油资源的短缺
(4)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等。
解析 本题结合热点,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1)题,由材料一图可直接读出后果,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第(2)题,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海水蒸发加强,影响到海陆间水循环;由于海平面上升,台湾海峡的宽度将加宽;珠峰海拔高度因海平面变化及峰顶冰川融化也会发生变化;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并不会发生变化。第(3)题,由框图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可确定甲为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乙为石油资源短缺。第(4)题,“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节约资源或能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趋势;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