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气瓶 瓶内预装水 编 号 体积/毫升 1 2 3 4 5 120 97 90 84 81 充入氧气 体积/毫升 120 97 90 84 81 瓶内空气 体积/毫升 197 220 227 233 236 瓶内空气里氧气 体积的百分比 50.9% ▲ % 43.4% 41.9% 41.2% 木条能否 复 燃 能 能 能 能 不能 (1)请指出上述实验中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的具体方法 ▲ ; (2)试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保留1位小数); (3)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
22.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 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 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 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 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 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30 40 防冻液含量/% 混合液的凝固点/℃ 混合液的沸点/℃ -17 103 -28 104 50 -37 107 60 -49 111 70 -48 117 80 -46 124 90 -28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
A、30% B、40% C、60% D、90%
(2)由表格中数据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3、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在水平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用力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 ▲ 方案,理由是
▲ 。
5
24、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 ▲ ,
A、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 B、a部(上部)叶呈蓝色,b部(下部)叶呈棕色 这个实验说明:
(1) ▲ 。(填字母代号)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 ▲ 。(填字母代号)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25、下面是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有关资料中查到的在不同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曲线及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某种对人体有害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成活情况的图线。根据图像回答下面问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杀死这种细菌,应将它们放在120℃环境中 B、这种细菌最适合于50℃的环境 C、随着气温的转暖,该细菌对人体的危险增大 D、细菌的环境因素仅跟温度有关
(2)某同学想采用高压锅煮沸杀菌,高压锅的气压应不少于 ▲ 帕。 (3)你认为对这种细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杀灭? ▲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2分,▲中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空格内)
26、小莉探究在温度为0℃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氮气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她将压强由1.013×l05Pa增加到1.013×108Pa的过程中,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其中a、b对氮气来说是常数):
(1)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 =K (K为常数),其中K= ▲ (写上单位)。 (2)在压强由1.013×l05Pa增加到1.013×l07Pa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公式简化为 ▲ ,则这时的p-V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 来表示。
6
a
a
b
b
27、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
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的特点;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 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
(3)小科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移动光屏到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8、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缓控制温室效应加剧的趋势,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
① ▲ ;② ▲ 。 (2)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a. 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 ▲ 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b. 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 c. 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大,原因是 ① ▲ ;② ▲ 。 29、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2)在此实验过程中,当定值电阻R由6欧更换为10欧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小明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7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30、大气污染可对生物造成直接危害,S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而偏亚硫酸钠(化学式Na2S2O5)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SO2气体。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多个透明且条件可调控的密闭容器、偏亚硫酸钠、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清水、小烧杯、培养皿、吸水纸、玻璃棒等,来探究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若将偏亚硫酸钠0.01 g 、0.05 g、0.10 g、0.15 g、0.20 g分别配制成相同体积的适量溶液,则应设置 ▲ 个实验装置。各组实验除偏亚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外界条件都相同且适于种子萌发。从他们的实验设计中可知此科学兴趣小组提出的假设是 ▲ 。
(2)请你设计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如果已知种子在0.01g偏亚硫酸钠用量时能萌发,而你的实验结果正好相反,请推测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
(4)当小麦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 。 31、研究课上,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干燥氨气 将水 挤入 红色喷泉 水+酚酞
水 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
① ▲ ;② ▲ 。③ ▲ 。
3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的一部分,其中R1=5欧,R2=1欧,R3=3欧,I1=0.2A,I2=0.1A,则电流表中的电流为______?方向为________?
四、分析计算(32、33、34每题8分,35、36每题5分,共 34分)
33、(8分)在学校举行的物理创新大赛上,小明和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托盘所受压力的压力测量仪,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