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或者无才”,可用公式表示为:
?(p∧q)←→ (?p∨?q) 用真值表验证如下:
p T T F F q T F T F ?p F F T T ?q F T F T p∧q T F F F ?(p∧q) F T T T ?p∨?q F T T T 从真值表上看,?(p∧q)与(?p∨?q)等值。
3.列出A、B两命题的真值表,并回答当A、B恰有一个为假时,某公司是否录用了小黄?是否录用了小林?
A:如果某公司录用了小黄,那么就不录用小林。 B:某公司没有录用小黄。
答:用p代“某公司录用了小黄”,用q代“录用了小林”,A命题可表示为:p→?q,B命题可表示为?p。列真值表如下: P T T F F ?p F F T T q T F T F ?q F T F T p→?q F T T T 按题意,表中第二行的逻辑值符合要求,即“?p”与“p→?q”二命题恰有一个为假,由?p假可知,p为真(??p ←→ p),并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p→?q)∧p→?q可知?q真,即q假。P真q假,也就是某公司录用了小黄,而没录用小林。
十一、下列推理属于何种推理?列出其推理形式,并说明其正确与否,为什么?
1.如果一个推理的内容是真实的,并且其形式是有效的,那么它是正确的推理;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所以,这个推理的内容不真实,且形式无效。
答: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p∧q)→r)∧?r→(?p∧?q),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否定后件r导致否定前件得结论?(p ∧ p),该式应等值于“?p∨?q”,而不应等值于“?p∧?q”,故整个推理形式是无效的。
2.张同志或者不想来,或者误了车;如果他误了车,他会打电话来。张同志是想来的;所以,他必定打电话来。(提示:本题中不止含有一个推理,可分别说明其所属种类。公式表达可以分别列出,也可用一个综合公式表示之)
答:用p代“张同志想来”,q代“张同志误了车”,用r代“他打电话来”,其推理形式为①:(?p∨q)∧p →q;②(q→r)∧q→r,这两个推理是有效的:①为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②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3.如果承认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就不能对群众横加指责;如果不承认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就不要按群众的要求去反腐败;或者承认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或者不承认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所以,或者不能对群众横加指责,或者不要按群众的要求去反腐败。
答:该推理是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是有效式,其形式是:(p→r)∧(q→S)∧(p∨q)→r∨S
4.《资治通鉴》卷192记载了唐太宗关于“人君之患”的议论。他对侍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9
答:唐太宗的话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的否定式,有效。其形式可示为:(p →q)∧(q→r)∧(r →S)∧(S→t)∧(t→M)∧?M→?p.
十二、用复合命题推理的有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只有张明和李东至少一人没得奖,王洪和高亮才得奖。
?“王洪没得奖或高亮没得奖”是不真的。 ?李东得奖了。
问: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了?谁未得奖?(写出推导过程与推导根据) 答:张明没得奖,而王洪、高亮得奖。用p代“张明得奖”,用q代“李东得奖”,用r代“王洪得奖”,用S代“高亮得奖”。
已知:(?p∨?q)←(r∧S)①
?(?r∨?s) ② q ③
据②可得r∧s ④(负命题等值推理) 据①④可得?p∨?q ⑤(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据⑤③可得 ?p ⑥(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据④⑥可知:r∧S∧?p即王洪、高亮得奖,张明没得奖。
2.w市女子排球队有2号、4号、6号、8号、10号和12号等六名主力队员。在长期训练和实际比赛中,教练对主力队员之间的最佳配合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
(1)要是6号上场,则8号也要上 (2)只有2号不上,4号才不上 (3)4号和8号只有1人上场
(4)如果10号和12号同时上,则6号也要上场。 现在需要2号和12号同时上场。 问:为了保持球场上的最佳阵容,10号该不该上场?写出推导过程并且每一步推导追加逻辑理由。
答:10号不该上场。
已知:要是6号上场,则8号也要上。 ①
只有2号不上,4号才不上。 ② 4号和8号只有一人上场。 ③ 如果10号和12号同时上,则6号也要上场。 ④ 现在需要2号和12号同时上场。 ⑤ 据②和⑤可知“4号上场”。⑥(联言推理的分解式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据③和⑥可知“8号不上场”。⑦(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据①和⑦可知“6号不上场”。⑧(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据④和⑧可知“并非10号和12号同时上。” 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据⑨可知“或者10号不上,或者12号不上”。⑩(负联言命题等值推理)。 据⑩与⑤可知“10号不上场”。⑾(联言推理的分解式和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3.已知:①A真包含于B②有C不是B ③若C不真包含A,则C真包含于A
问:A与C什么关系?用欧拉图将A、B、C三概念在外延上可能有的关系表示出来。 答:C真包含A。
已知:A真包含于B。① 有C不是B。②
若C不真包含A,则C真包含于A。③
10
据①②可知“有C不是A”。④ 据④可知“C不真包含于A”。⑤ 据③⑤可知“C真包含A”。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总之,A、B、C三概念在外延上可能有下述关系:
C B A C B A 第三章 命题与推理概述
一、下面句子是否表达命题?如表达命题,试写出其命题形式。 1.今天天气,哈哈!哈哈!
答:这句话不表达命题,它并未陈述任何事物情况。
2.大量盗窃国家财物的罪犯难道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吗?
答:这句话表达命题。这是一个反诘句,它表达一个肯定命题:大量盗窃国家财物的罪犯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3.你马上过来一下!
答:这句话不表达命题。这是个祈使句,它不表达命题。 4.违反规律是一定要受到惩罚的。
答:这句话表达命题。它的命题形式:S必然是P。 5.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答:这是个疑问句,不表达命题。
二、请用有具体内容的命题或推理,对下列逻辑形式进行解释: 1.只有p,才q。
答:如果用p代表“扩大内需”,用q代表“拉动经济增长”,题中的逻辑形式可解释为:只有扩大内需,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2.p并且q,所以p。
答:用p代表“张三有能力”,q代表“张三有学历”,题中的逻辑形式可解释为:张三有能力并且有学历,所以,张三有能力。 3.所有S都不是P。 答:用S代表“科学”,用P代表“唯心的”,题中的逻辑形式可解释为:所有科学都不是唯心的。
4.或p,或q,或r。
答:用p代表“他留校教书”,用q代表“他留校搞科研”,用r代表“他留校搞管理”,题中的逻辑形式可解释为:他留校或者教书,或者搞科研,或者搞管理。 5.如果p,那么q。 答:用p代表“天气好”,用q代表“我上山”,题中的逻辑形式可解释为:如果天气好,我就上山。
6.可能p,但并非必然p。 答:用P代表“小华考上大学”,题中的逻辑形式可解释为:小华可能考上大学,但并非他必然考上大学。
三、下列各题是否表达推理?如果是,试指出表达的是哪种推理?
1.社会文化日益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方法论。人们一重视方法,就会忘记原来的主要目标,发生舍本逐末的琐细争论。这种现象,在人们思考事物,解决问题时也常常发生。
11
答:不表达推理。这段话中不存在推论关系。 2.《安娜·卡列尼娜》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 答:表达推理,表达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 3.“??作文却好象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鲁迅《作文秘诀》)
答:表达推理,表达一个演绎推理中的假言推理。
4.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女天文学家伊巴蒂探求天体运动的奥秘的行动,被指为妖术,在教徒们的狂欢声中,她被活活撕死。达尔文刚刚提出人类起源学就遭到教会的抨击,教会竭力阻挠这一学说的诞生。所以,我们坚信:要做出大的成就,总要担风险,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 答:表达推理,表达一个归纳推理。
5.昨天的天气很闷热,风很小,乌云满天,曾下过大雨。今天的天气也很闷热,风很小,天空也布满乌云,今天也可能下雨。 答:表达推理,表达一个类比推理。
第六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一、指出下列命题各属何种模态命题,并用公式表示其命题形式。
1.教与学脱节,势必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答:必然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p(或“s必然是p”)。 2.谎言必然不能长久骗人。答:必然否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非p(或“s必然不是p”)
3.火车必然比摩托车大。 答:必然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p。 4.他可能估计不到这件事的严重后果。
答:可能否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可能非p(◇?p) 5、月球昼夜温差的巨大变化必定导致无生物存在。 答:必然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p(□p) 6、有错必纠,有反必肃。
答:必须联言命题。其逻辑式为:必须p并且必须q(○p∧○q) 7.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煽动群众闹事。 答:禁止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禁止p(Fp). 8.满十八岁者不准参加选举。
答:禁止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禁止p(Fp).
9.能够坦白交待、态度诚恳者,可以从轻处理。 答:允许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允许p(Pp).
10.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搞分裂国家的活动。 答:禁止选言命题。其逻辑式为: 禁止p. 二、指出下列各组模态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1.?月球运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必然发生日食。 ?月球运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可能不发生日食。
答:①必然p,②可能非p,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 2.?世界事务必定不会受一、两个大国操纵。 ?世界事务可能不会受一、两个大国操纵。
答:①必然非p,②可能非p,二者是“可同真,可同假”的从属关系。即:“必然非p”真,“可能非p”必真;“必然非p”假,“可能非p”可真可假,“可能非p”真,“必然非p”可真可假,“可能非p”假,“必然非p”必假。
12
3.?这个荒岛一定有人上去过。 ?这个荒岛一定没有人上去过。
答:①必然p,②必然非p,二者是“不同真,可同假”的反对关系。即断定其中一个真,另一个必假;断定其中一个假,另一个可真可假。
4.?证人不可以充当证据鉴定人。 ?证人应当充当证据鉴定人。
答:①不允许p(必须非p)②必须p,二者是一个可行,另一个就不可行,一个不可行,另一个可行与否不确定的反对关系。
5.?犯贪污罪的并非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犯贪污罪并非可以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答:①并非必须p,②并非允许不p;①等值于“允许不p”,②等值于“必须p”,二者是一个可行,另一个不可行的矛盾关系。
6.?禁止考试作弊。 ?不允许考试作弊。 答:二者等值。
三、下列各组命题是否等值?为什么? 1.?这个动物园可能有非洲豹。 ?这个动物园不必然没有非洲豹。
答:①可能p,②不必然不p,二者等值。因为“不必然不p”是“必然不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可能p”。
2.?学生不可能超过老师。 ?学生不可能不超过老师。
答:①不可能p,②不可能不p,二者不等值。因为①是“可能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必然非p”;②是“可能不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必然p”,二者是“不同真,可同假”的反对关系。
3.?生物界必然形成生物圈。
?生物界不形成生物圈是不可能的。
答:①必然p,②不可能不p,二者等值。因为②是“可能不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必然p”。
4.?严禁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 ?不允许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
答:①禁止p,②不允许p,二者等值。 5.?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准予结婚。 ?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应当结婚。
答:①允许p,②必须p,二者不等值。因为①与②是差等(从属)关系而不是等值关系。
6.?严禁违犯交通规则。 ?允许不违犯交通规则。
答:①禁止p,②允许非p,二者不等值。因为①等值于必须不p,它与②是从属(差等)关系而不是等值关系。
7.?并非成材者都必须进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 ?有的成材者可以不进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
答:①并非必须p,②可以不p,二者等值。因为①是“必须p”的负命题,它等值于“可以不p”。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