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管理心理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5 8:11: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又称“实利人”假设,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学理论,是早期管理思想的体现。这一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企业中,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自身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资本家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才开设工厂,而工人则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才来工作,只要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大家都可得到好处。

经济人假设包括如下基本观点:职工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去干;由于经济刺激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在组织中的地位是被动的,他们的行为是受组织控制的;感情是非理性的,必须加以防犯,否则会干扰人们对自己利益的理性的权衡;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能中和并控制住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特别是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二)“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又称“社交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人的最大需要是社会性需要,人在组织中的社交动机,如想被自己的同事接受和喜爱等,远比对经济性刺激物的需要的动机更加强烈。只有满足人的社会性需要,才能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社会人假设可概括为如下几点: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现在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寻找回来;与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更容易对同级同事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做出反应;职工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管理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雪恩在总结了马斯洛、阿吉里斯、麦克雷戈等人的理论后,提出了以下自我实现人假设,并认为这种假设与麦克雷戈的“Y”理论假设是一致的。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当人们的最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转而致力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寻求自身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般人都是勤奋的,他们会自主地培养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并以较大的灵活性去适应环境;人主要还是靠自己来激励和控制自己的,外部的刺激和控制可能会使人降低到较不成熟的状态去;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如果给予适当的机会,职工们会自愿地把他们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四)“复杂人”假设

雪恩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人不只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更不可能是纯粹的“自我实现人”,而应该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而具有不同需要和采取不同反应方式的“复杂人”。

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例如,两个人都想得到高额奖金,但他们的动机可能很不相同。一个可能是要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另一个可能把高额奖金看成是达到技术熟练的标志;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这就是说,在人生活的某一特定时期,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编辑]

个体差异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对管理对象“人”和人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只能是瞎子摸象乱指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管理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且许多方面对管理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管理者必须深入了解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管理水平。

人与人之间在个性特征上所存在的差别称为个体差异。目前管理界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差异,即在兴趣、需要、信念、理想等方面的差异;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差异,即在气质、能力、性格方面的差异。关于个性倾向性的差异,本书将在后续章节中探讨,这里只介绍个性心理特征差异。 一、气质差异与管理

气质即人们常说的“性情、脾气”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这种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反映了个体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特点。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包括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心理过程的强度包括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包括个体倾向于从外界获得印象,或倾向于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等等。 二、能力差异与管理

能力是指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和能量。能力主要包括潜能、体力、智力、情感力、意志力、精神力量和实践能力等。一个人的能力总是存在于具体的活动之中,通过活动表现出来。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只有通过管理实践才能表现出来。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性格是表现在人们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通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性格特征是千姿百态的,它是决定人命运的重要因素和构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内容。

四、心理测验与个体素质测定

如果工作的性质与个人的特点、能力不相称,不仅会使人产生不满意和不愉快的情绪,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工作效率。为了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各单位在进行人员选择、人员安置时,适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测验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编辑]

个体社会化与管理

社会化是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尽管不同学科对它的研究各有侧重,但却普遍认为它是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从出生到长大成熟的生命历程中,每个个体的人都是通过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一个社会人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学会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以至改造社会,而且还各自形成了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风格。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对于社会化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对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向人们阐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特征和行为风格,这无疑会有助于管理者对人性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作为一个生物个体的人,刚一问世就被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总是用各种方法对其影响,并使他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使其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应该提倡和鼓励,什么应该反对和禁止,一句话,就是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化是通过个人和与之有关的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的行为总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往,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为了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进行的。因此,构成社会化的整个因素就是影响个体的全部社会生活环境。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影响是构成社会环境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家庭影响

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最初学校,父母是儿童的首任教师,父母的举止言行,无一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儿童的成长来说,家庭、学校、幼儿园生活,都对儿童的社会化给以深刻影响,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儿童的家庭生活约占他们全部时间的 2/3。另外,从他们接受教育的顺序看,首先是家庭影响,然后才是幼儿园和学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接受社会化的最佳年龄是学前期,家庭影响对个体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的影响。按照教育学的观点,学校的作用,主要在于把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通过一定的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给下一代,并施以一定的行为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化的要求。 学校对个体的这种社会化要求,主要是通过教材的传授、教学内容的考核、教师的人格影响以及同学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当然,社会环境的影响,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上的各种道德观念、习惯势力、宗教信仰、社会舆论以及意识形态等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为了加速人们的社会化过程,国家可以有目的地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广播、电影、书刊等不同手段对人们施加各种不同的影响。 (三)社会文化影响

社会文化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等。不同的文化结构对人的社会化影响也具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居住在新几内亚三个不同地方的部族,由于文化结构不同,他们的行为方式与人格倾向也有显著不同。居住在山地上的人,传统上一向和平相处,大都性格温和、对人亲切,因而居民之间都很合作;居住在河岸上的人,传统上残酷好斗,居民之间也是相互攻击,互不合作,占有欲望很强;居住在湖边的人,正处于母系社会,男女性别分化得很明显,女性支配男性,握有经济大权,男子在家带孩子,自卑腼腆。 另外有人发现,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居住在新墨西哥洲的印第安人具有公共精神,能忘我牺牲,性情顺从,不武断从事;而居住在美国西北海岸边的印第安人,私有欲望强烈,热衷于获得社会声誉,喜欢争强斗胜,竞相从事浪费钱财的比赛,即使送礼也要压倒别人。

近年来,通过对我国云南省少数民族克木人和基诺人的一些调查发现,由于他们还保留着某些原始社会的文化特点,居民私有观念淡薄,没有偷盗,不知道锁门,每年收获完毕,粮食就放在地头上的棚子里,随用随取,无人看守。他们热爱劳动、忠诚不欺,尊重老人长者、不打架骂人、相互借贷不要利息、父母不打骂孩子、村寨之间和睦相处,村寨有灾彼此能舍己相助。 [编辑]

社会角色与管理

角色概念是戏剧表演中的角色一词发展而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个大舞台中的一个角色。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也都是组织中的一个角色角,但这种两种角色的职责和社会期待却有很大差别。另外,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他们除了组织中的角色之外,还要扮演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如父亲、儿子、兄弟、朋友等。为了使管理者扮演好生活和工作赋予的各种角色,避免产生过多的角色冲突、角色不明和角色负担过重,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体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有必要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角色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做一个专门的探讨。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搜索更多关于: 管理心理学 的文档
管理心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jbvj8684i0088t3wpoo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