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三、巩固
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 教学反思: 2、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会使用秒表。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用通过一定
距离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 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
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准备:皮尺、秒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
、感受29页四幅图,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假如它们进行的距离一样,情况会如
何呢?”
2、龟兔赛跑的故事。
“兔子为什么没有得第一呢?” (启发学生考虑距离,时间的要素)
3、使学生意识到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进行衡量。这就是常 说的运动速度。
活动二:在测量与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1)用正常的步伐走米花多长时间?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米花了多长时间? (2)用正常步伐走秒能走多远?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秒钟走了多远? 2、给运动速度排序p30
活动三认识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方向
、让学生阅读资料P31,去发现台风预报时,强调方向的重要性。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说一说一些运动的方向 拓展
观察判断缓慢的运动 本P31四幅图
问:(1)这些物体也在运动吗?运动得快还是慢。
(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也在运动?(参照物) 板书设计: 2、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1)快慢 (2)方向 教学反思: 3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
2、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现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科学知识:
、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认识到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自然界和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3—3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钢尺、橡皮筋(每组一个)、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备各种玩具。 教学活动与建议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
2.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