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2个班共有学生72人。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情 况 分 析 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励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但是由于学生过于“老实、听话”,上课的气氛就有点沉闷,回答问题很不积极,致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X| k |B| 1 . c| O |m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 学 总 要 求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提高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有创意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 学 进 度 表
单元 单元教学要求(重难点或关键) 课题(节) 教时 起讫时间 周次 月 日 备注 1、加减乘除混合运2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第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一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单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元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 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 则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运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算 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 6、整理与复习 7、单元知识检测 8、单元检测讲评 2 1 1 6) 5、有关0的运算(例1 计算式题(例5) 4、含小括号的三步1 算(例4) 和(差)的混合运1 3、两个商(积)之 的混合运算(例3) 1 算(例1、例2) 2、积商之和(差) 1、根据方向和距离第两个条件确定物二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单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元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位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 1 1 1 体的位置(例1) 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2) 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3)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4) 置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从方向的角度认识事物,与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方向 教 学 进 度 表
单元 单元教学要求(重难点或关键) 课题(节) 教时 2 1 1 1 三单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2、加法结合律(例2) 1 3、加法运算定律的1 元 些简便计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应用(例3)X k B 1 . c o m 起讫时间 周次 月 日 备注 5、整理与复习 6、单元知识检测 7、单元检测讲评 第1、加法交换律(例1) . 1 4、乘法交换律(例1) 5、乘法结合律(例2) 1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乘法分配律(例3) 1 7、连减的简便计算1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例1) 1 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w W w . x K b 1.c o M 8、加减计算的灵活 应用(例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