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说明甲的活动性比铁强,乙、丙的活动性比铁弱,即甲>铁>乙、丙。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银强,乙的活动性比银弱,即甲、丙>银>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C。
B.乙>甲>丙
C.甲>丙>乙
D.无法判断
2.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 )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延展性 C.较强的腐蚀性 D.较小的密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铝的导热性、腐蚀性、密度无关。故选B。
3.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Zn、Ag、CuSO4溶液 C.Zn、Ag、稀硫酸、ZnSO4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锌在氢前,铜在氢后,铜在银前;A. 锌与硫酸铜溶液析出红色金属,银与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选项说法正确;B.铜与硫酸锌溶液无明显现象,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C.没有涉及铜及其化合物,故无法测定铜与锌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项说法错误;D.锌与稀硫酸有气泡产
B.Cu、ZnSO4溶液、AgNO3溶液 D.Zn、Cu、稀硫酸、AgNO3溶液
生,铜与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铜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4.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
D.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制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氢气的质量应不断增大至一定值,反应速率不断变缓,选项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pH值应由大逐渐变小,选项B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沉淀质量不断增大至一定值,选项C正确; D、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制O2,反应完成后容器中有催化剂MnO2剩余,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5.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
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 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答案】B 【解析】 【详解】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强,故A错误; B、由产生氢气的质量=
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故B正确;
C、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铝多17,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故C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故D错误。 故选:B。
,可知,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
6.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答案】B 【解析】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Z在氢前,Y在氢后,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在Z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X>Y。故选B。
B.Z>X>Y
C.X>Z>Y
D.Y>X>Z
7.小明为了比较X、Y、Z、W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Z的硝酸盐溶液和W 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请你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试剂 稀盐酸 Z的硝酸盐溶液 W的硝酸盐溶液 X √ Y — √ Z — W √ √ —
A.Y>Z>X>W 【答案】C 【解析】 【详解】
首先根据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其中X、W可以和盐酸反应,说明X和W金属活动性强于Y和Z,然后根据Y能置换出Z的硝酸盐中的Z,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强于Z,Y>Z;又X能置换出W的硝酸盐,说明金属活动性X>W;综合以上分析得到:X>W>Y>Z。 故选:C。
B.X>Y>W>Z
C.X>W>Y>Z
D.W>X>Y>Z
8.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若分别将X、Z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Y>X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大于X;若分别将X、Z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Z。故选B.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B.Y>X>Z
C.X>Y>Z
D.X>Z>Y
9.下列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及时回收废旧金属 B.禁止开采金属矿物 C.禁止使用金属材料 D.大力寻找并开采金属矿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废旧金属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废旧金属回收成本不高,还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故正确;
B、应禁止开采金属矿物,是不切合实际的,故错误; C、严禁使用金属材料,是不切合实际的,故错误;
D、合理开采矿物,否则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国家利益,故错误。 故选A。
10.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2,则n=2或3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
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
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Zn?2AgNO3?2Ag?Zn(NO3)2 6521613gx65216= 13gxx=43.2g
Cu+2AgNO3=2Ag+Cu(NO3)264216 3.2gy64216= 3.2gyy=10.8g
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 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
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故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