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A.③过程的三个阶段产生的[H]最终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B.马铃薯块茎既能进行③过程,也能进行①过程
C.产生相同能量时,③过程消耗的葡萄糖的量高于①或②过程 D.③过程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
【解析】 图中①②是无氧呼吸,③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一、二阶段产生[H],A错误;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有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有氧呼吸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相同能量时,消耗的葡萄糖的量少,C错误;③过程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D错误。
【答案】 B
2.(2018·江西省南昌市高三摸底调研)在剧烈运动中,肌肉处于短暂缺氧的状态,葡萄糖的消耗剧增,但产生的ATP增加不多。主要是因为( )
A.大量能量随汗液蒸发散失 B.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C.大量能量在乳酸中未释放出来 D.大量能量在酒精中未释放出来
【解析】 肌肉短暂缺氧,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消耗较多的葡萄糖,但由于葡萄糖中的大量能量储存在乳酸中未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很少,则产生的ATP量也很少,故选C。
【答案】 C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Ⅰ所示的实验可以验证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变成了热能 B.图Ⅱ所示的实验可以探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C.应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与图Ⅱ形成对照,以排除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D.装置Ⅰ中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变成热能
【解析】 图Ⅰ不能测出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多少能量,只能测出无氧呼吸放出了多少
1 热能,故不能测定能量的转化效率,A错误;图Ⅱ装置中NaOH溶液吸收CO2,液滴的移动与否反映O2的消耗与否,故可探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为排除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应再设置一组实验,用等量的煮沸杀死的酵母菌培养液,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C正确;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合成ATP,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使装置Ⅰ中温度升高,通过温度计可测量出来,D正确。
【答案】 A
A.罐装食品出现胀盖现象与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有关 B.粮堆湿度增大与谷物的有氧呼吸有关 C.真空包装熟牛肉可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D.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保证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
【解析】 罐装食品一般真空包装,出现胀盖现象是由于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A项正确;粮堆湿度增大,是由于谷物的有氧呼吸产生水,B项正确;真空包装熟牛肉可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呼吸,C项正确;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抑制患处厌氧菌的繁殖,D项错误。
【答案】 D
5.(2017·山西省“晋商四校”高三联考)如图是棉花的某部位细胞内物质的转化和转移路径图,能量均省略,其中Ⅰ、Ⅱ表示场所,①~④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细胞可能为植物的根尖细胞
B.如用O标记物质E,则物质C中不可能出现O C.图中Ⅰ、Ⅱ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若图中①③过程均产生1 mol物质C,则②过程消耗了23 mol 葡萄糖
【解析】 该细胞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依然需要从细胞外吸收氧气和葡萄糖,则表明该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如用O标记物质E,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形成H2O,H2O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可生成CO2,B错误;分析图示信息可知,图中Ⅰ、Ⅱ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无氧呼吸产生1 mol CO2将消耗12 mol的葡萄糖,而有氧呼吸产生1 mol CO2将消耗16 mol葡萄糖,故②过程共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2+16=23 mol,D正确。
【答案】 B
2 18
18
18
18
18
18
6.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能量数值最大的是② B.③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部分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 ①②④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数值最大的是④,故A项错误;⑤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故B项错误;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C项错误;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有些原核生物也可以完成图示全过程,如好氧菌,故D项正确。
【答案】 D
A.实验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H]不足 D.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
【解析】 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的物质是丙酮酸,因此图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A错误;由题图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①过程氧气浓度略有下降,说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了氧气,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②过程加入ADP氧气浓度下降较慢,加入底物后氧气浓度下降速度加快,由于氧气的作用是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限制②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因素可能是[H];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度加快,说明该过程限制氧气与还原氢结合的因素是ADP的量,因此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C正确;④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数量少,D错误。
【答案】 C A.有无酒精生成 B.有无水生成 C.有无有机物消耗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3 【解析】 都可以判断呼吸方式,但D项最简便,最容易测定。只有有氧呼吸才消耗氧气,所以只要消耗氧气,植物细胞就一定进行有氧呼吸;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如果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多出来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产生的;如果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A、B错误,D正确;小麦种子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
【答案】 D
氧浓度(%) 产生CO2的量 产生酒精的量 a 9 mol 9 mol b 12.5 mol 6.5 mol c 15 mol 6 mol d 30 mol 0 mol A.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 B.a值应当为0
C.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D.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相等,也为6.5 mol,而总量为12.5 mol,故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A正确;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量相等,说明只有无氧呼吸,B正确;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6,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9,故参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为62∶96=2∶1,则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d浓度时无酒精产生,故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答案】 C
A.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O2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小于无氧呼吸 D.O2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解析】 O2吸收量代表有氧呼吸强度,图中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强度最弱,A项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