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0 17:12: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卷

(120分钟,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怦怦(pēng) 攲斜(jī)黄晕(yùn)粗糙(cāo) ....B.栖息(xī)菡萏(dàn)脸颊(jiá)应和(yīng) ....C.着落(zhuó)蜷伏(quán)归泊(bó) 枯涸(hé) ....

D.祷告(dǎo) 荫蔽(yìn) 匿笑(nì) 霎时(shà)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并蒂 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小心翼翼 B.清冽 洗耳恭听 自相矛盾 蛛丝马迹 C.急躁 鸦雀无声 翻来复去 截然不同 D.诀别 得意扬扬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3分)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2013年开始实施的新交通规则,对闯黄灯、开车打电话等行为严厉进行处罚,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规”。

B.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推出了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节目,意在提高未成年人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

C.在“广州范本”环保包装大赛上,作品能否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环保性、节约性和创新性。

D.计划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合作的交通,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5.(2013,大兴区模拟)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柔美的身姿、娇贵的情态。 B.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呼唤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大爱。 D.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人们出行平安、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7.按要求写诗句。(6分)

(1)《〈论语〉十二则》中告诉我们只有博学而深思的人,才能成为有智有德的君子。这个句子是

, , 。

(2)《〈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 , 。 , 。

(5)《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6) ,闻道龙标过五溪。

8.名著阅读。(4分) (1)《繁星》《春水》是(作者) 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

(2)请你默写出出自以上两部诗集的任意一首小诗。

9.综合性学习。(4分)

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某校七年级(1)班发起“交通安全你我他”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引起热议。

【材料二】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探究发现:

活动二: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仿照示例,以斑 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 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示例】你让出的是一点时间,收获的是一份安全和幸福。 温馨提示: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传不习乎 饭疏食饮水 ..可以为师矣 三军可夺帅也 ...

11.“之”常用作代词,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2分) (1)学而时习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曲肱而枕之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12.翻译句子。(4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13.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1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分)

(二)散文阅读(14分)

妈妈的树(2012,义乌市改编)

①春雨如丝,万物复苏,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

②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老家的院子很大,正好适合栽树。每到春天,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栽树,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我不知道妈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只知道妈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

我们把这些树叫做妈妈的树。

③离开老家多年,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

④在我的记忆里,白杨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过家家的时候,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夏日寂寞的午后,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一阵风过,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让我安然入眠。秋天寂静的清晨,白杨树叶随风起舞,飘飘悠悠落了一地,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乐此不疲。

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香椿树长得很高,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采摘它就很费事,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弟弟喜欢爬树,每到做饭的时候,不等妈妈采摘,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这时,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踩实啦!”夜晚的饭桌上,在妈妈“不能上树啦”的絮絮叨叨中,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那滋味,太美啦!

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秋天来临的时候,满树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可是,有一年秋末,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从院墙上摔了下去,送进了医院。那天晚上,妈妈 。第二天早上,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

⑦如今,妈妈老了,可妈妈依然栽树,家里的院子栽不下就往外栽。院子前的池塘边,院子后的斜坡上,村子边的小山上,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妈妈在小山上栽的柿子树已经成林,每年秋天,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

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我一边接着电话,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苍翠。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妈妈已经把她的树栽进了我们的心里。无论我们走了多久,走得多远,那些树,它们总在那里。

15.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 有哪些?根据文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3分)

16.品味第⑥段“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请说说“美”的含义。(3分)

17.请在第⑥段横线上添加一段符合语境的细节描写。(50字左右)(3分)

18.文章第⑧段写到了“春雨”,其作用是什么?(2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妈妈”的形象。(3分)

搜索更多关于: 语文试卷及答案 的文档
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jz369bbcm0fvam2h1q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