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1 2:26: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感悟

《新课标》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的收效很低,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接下来,我谈一下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应该有三层意思: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小组”一般是由邻座4至8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这是最常用的分组方式。一个教学班可分为4至6组。这种编组形式,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合作学习应在教师整体教学思路的指导下,与全班的学习进程同步。这种形式尤其适合于我们初二年级的学生。通常在小组合作之后,可以展开组际之间的学习竞争,以求得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1.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分工。教师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猜测正方形会有什么样的判定方法,再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解决几何问题时可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做法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五、合作学习过程中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学会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2.学会交流与倾听。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

2

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二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二听”是指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3.学会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通过师生、 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经整理后形成解决方案。每个个体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应认识到自己(或对方)想法的局限性和对 方(或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总之,合作方式有多种,合作手段也有许多,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有效的合作方式和手段,最终建构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它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和意义!

3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k0pe75tjq1xkfx974m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