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二中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黄子祥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圃(pǔ) 亵渎 矫揉造作(jiāo) 断章取意 ..B. 襁褓(qiáng) 凭吊 无与伦比(lún) 自出新裁 ..C. 娉婷(pīng) 扶掖 一抔黄土(póu) 歇斯底里 ..D. 拮据(jū) 殒落 气吞斗牛(dòu) 恪尽职守 ..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有误,应为矫揉造作(jiǎo),“断章取义”;B项有误,应为襁褓(qiǎng),“自出心裁”;D项有误,应为气吞斗牛(dǒu)。故选C。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度,中国决定在贸易战中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B. 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倍感欣....慰。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因地制宜”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与句中“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意思重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水浒传》记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B. 《经典咏流传》节目组邀请音乐人用“和诗以歌”的方式演绎经典诗词。
C. 市长请五个学校的领导来到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参观学习。
D. 随着书法教育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传统国学的熏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补充上“的故事”;C项中“五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D项应该删去“随着”或“让”。故选B。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了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 ②④①⑤③ B. ③④②①⑤ C. ①⑤④②③ D. ③①⑤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
③是首句,列。通读5句话得知,这段话写的是黄河,紧接着对比“九寨沟的水”“太
湖的水”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敌入侵。长城长,与海相邻;长城陡,万阶上天际; 。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闪耀着人性光辉。但它让中国人浴血奋战,抵御外侮, ;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中华复兴的壮丽征程。
A. 长城宽,千年风霜未坍塌 这才有中华儿女的不屈。 B. 长城久,千年风霜未坍塌 这才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 1 页 共 7 页
C. 长城高,见证了民族辉煌 这才有中华民族的崛起 D. 长城险,历经了岁月变迁 这才有华夏文明的传奇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结合上文的“万阶”可知,与它相对的应该是“千年风霜”,而“千年风霜未坍塌”突出的是长城历史久远;“浴血奋战,抵御外侮”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的语境相符,故选B。
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B项的理解不正确,颔联写被拘囚的鹧鸪无法再回到苦竹岭老家去,从前栖宿过的海棠树也都已花落春残了。
【7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C项有误,颈联写春宵灯暗的时候鹧鸪的怀乡之情,在晓月当空的时候,深闭在锦幕中的鹧鸪不停地悲鸣。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不是视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崇焕传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天启二年,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
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
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其果于用法类此。
(选自《明史·袁崇焕传》,有删节)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部中失/袁主事 B. 予我/军马钱谷 C. 发/帑金二十万 D. 崇焕/内拊军民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溃(________) (2)具(________) (3)寻(________)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
(2)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其果于用法类此。 11. 请结合文意概括袁崇焕的性格特征。
【答案】8. A 9. (1). (1)败退 (2). (2)详细( (3). 3)不久 10. (1)朝廷商议扼守山海关,袁崇焕就单骑外出巡视关内外的形势。
(2)崇焕曾核查到虚报名额的队伍,立刻斩杀一个校官,他敢于执法就像这样。 11. ①独自外出察看关内外形势,可见他行事周密。②夜行棘之间不畏流豹,写出了他勇敢无畏③查到有人弄虚作假,立即斩首,说明他严守军法,处理事情果断。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侯家鹧鸪
①
[唐]郑谷 ②
江天梅雨湿江蓠,到处烟香是此时。 苦竹岭无归去日,海棠花落旧栖枝。
③
春宵思极兰灯暗,晓月啼多锦幕垂。
④
唯有佳人忆南国,殷勤为尔唱愁词。
【注释】①郑谷:字守愚,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②江蓠:花名。③锦幕:遮盖鸟笼的布。④佳人:歌女。
的一项是( ) 6.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A. 首联写出时令节气,描绘了一幅江天梅雨淋湿花草,到处烟雨迷蒙的图景。 B. 颔联写被拘囚的鹧鸪无法再回到苦竹岭老巢去,只好栖宿在花落的海棠树上。 C. 颈联后句描写在晓月当空的时候,深闭在锦幕中的鹧鸪不停悲鸣的场景。 D. 尾联写只有歌女在怀念南方,代你唱出了怀乡的愁绪。 的一项是( ) 7.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
A. 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 颔联的“无”和“落”写出了鹧鸪失去自由,无家可归的惨状。 C. 颈联通过视觉角度极写鹧鸪被拘囚时环境的幽闭。
D. 诗歌尾联借歌女思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
第 2 页 共 7 页
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A项停顿有误,应为:部中/失袁主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寻”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不久”的意思。 【10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议”“阅”“尝”“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可以看出袁崇焕的勇敢、负责;从“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可见其治军严明。 选自《明史》 作者:张廷玉 年代:清 参考译文:
袁崇焕,字元素,是东莞人。天启二年正月在京城朝见,御史侯恂请求破格任用他,于是提升为兵部职方主事。
没有多久,广宁的军队溃败,朝廷商议扼守山海关,崇焕就单骑出朝巡视关内外。部中失去袁主事,很惊讶,家中人也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不久,回到朝廷,详细陈说关上的形势。说:“给我军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足以守住这个地方。”朝廷官员更加称赞他的才能,就越级提升为佥事,监督关内外的军队,调发官库金钱二十万,让他招募士兵。
马上受令赶赴前屯安置辽人中的失业者。崇焕当即夜间行进在荆棘虎豹之中,在四更天入城,将士没有人不认为他的胆气雄壮。崇焕对内安抚军民,对外整顿边防守备,功绩卓著。崇焕曾查核到虚报名额的队伍,立刻斩杀一个校官,他敢
于执法就像这样。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 (2)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3)山水之乐,__________。
(4)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6)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 (7)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 (8)但愿人长外,__________。
【答案】 (1).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 (2)人有悲欢离合 (3).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 (5)野芳发而幽香 (6). (6)玉盘珍羞直万钱 (7). (7)直挂云帆济沧海 (8). (8)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寓”“幽”“直”“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阿尔卡拉的王冠
迟子建
①在塞万提斯没有出生前,阿尔卡拉就是阿尔卡拉,这里有学校,教堂,修道院,商铺食肆,花店邮局,斗牛场以及监牢等。小镇的石子路上,有载着阔人的马车昂首经过,也有弓着背的乞讨者盯着石子路的缝隙,期盼着发现谁遗落的一枚闪光的钱币。教堂的诵经声,咖啡店飘出的香气,与城外的流水和夏日迟迟不落的太阳,交相辉映,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中世纪的生活图景。
②塞万提斯出生后,阿尔卡拉这座西班牙的小镇,就成了一个伟大作家的艺术摇篮。它也有意无意地,开始为塞万提斯筹谋他的文学之旅。出身平民之家的塞万提斯,贫穷始终像阴云一样笼罩着他,他做过军需官、税吏等,洞见这社会种种的不公。他也经历了战争并在海战中负伤,而且戏剧性地被土耳其海盗劫持到阿尔及利亚,被囚禁五年。
③当然,阿尔卡拉也给予塞万提斯人世间那些该有的美好事物,那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共享的阳光,清风,明月和溪谷。尤其是小镇淳朴的民风和安恬的生活气氛,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日后塞万提斯笔下的人物的游历和冒险。
④塞万提斯是从阿尔卡拉出发的,所以当他日后用如椽巨笔,为整个西班牙带来荣耀时,四百多年后的阿尔卡拉,成了塞万提斯的阿尔卡拉。当然,也可以
第 3 页 共 7 页
说是堂吉诃德的阿尔卡拉。
⑤阳光照耀的广场是塞万提斯广场,街巷的商铺中,随处可见塞万提斯和他笔下人物的不同材质的雕像。沿着小镇的石子路去塞万提斯故居博物馆的路上,最常见的是两种风景,一个是伫立在街道两侧的古老石柱,它们面貌苍苍,纹理模糊,像从中世纪走来的一队老兵,望着阿尔卡拉南来北往的人;还有一种石柱似的风景,不过它们不是伫立在大地上,而是屋顶上,那就是白鹳。
⑥带我们游览阿尔卡拉的华人历史老师,指着一些建筑物顶端的硕大鸟巢说,那是白鹳做的窝。白鹳是迁徙的鸟类,身形巨大,细脚伶仃,喜食鱼虾。这正是它们夏日北归的繁殖期,鸟巢旁的白鹳,远远望去雕塑似的,凝然不动。白鹳通常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巢边沐浴着阳光的通常是一对。据说政府对这些白鹳也很头疼,因为它们的巢由泥草筑就,厚实沉重,对那些古建筑构成威胁。而它们很喜欢选择在修道院的烟囱旁,在大学的天顶上,在教堂的穹顶上筑巢,好像它们知道,读书人和信奉上帝的人,不会加害于它们,它们可获得蓝天下永久的生活港湾。政府为了保护古建筑,也为了保护那些白鹳,不得不对它们栖息之地进行修葺和加固。就在我不断仰望它们的时候,一只白鹳大概要出去觅食,离开它守卫的家园,凌空而起,越过小镇。那白身黑翅,使它看上去像传播福音的神父。
⑦终于到了塞万提斯故居纪念馆前,可是很不巧,它已闭门。据说它有时上午开,有时下午,时间不定,很有点塞万提斯笔下人物的游侠风格。
⑧在纪念馆前的青石板路上,有一条与众不同的长椅,长椅的一头是堂吉诃德的铜像,另一头则是桑丘的。很多游人坐在铜像之间,与这两位文学史中的伟大人物合影。很奇怪的,当我坐在长椅靠向桑丘时,背后走过一个表情复杂的成年人,而当我切近手执长矛的堂吉诃德时,一位童话人物般的西班牙小公主经过了,这恰似两人精神世界的写照。他们在塞万提斯纪念馆前,栉风沐雨,不是因为铜雕而不朽,而是因为塞万提斯不朽的笔,他为自己的出生地创造了永久的守护神。
⑨《堂吉诃德》出版之初,按照当时西班牙的风俗,出版书籍要献给某个权贵之人,以求庇护。塞万提斯未能免俗,将此书献给一个叫贝哈尔的公爵。当然,公爵对献词置若罔闻,塞万提斯并未因此而改善境况,直到终了。其实塞万提斯一直在自己的星座上,但真正地熠熠闪光,是身后之事。世界上许多大文豪,都给予《堂吉诃德》高度评价,如雨果、歌德、拜伦、海涅、屠格涅夫等等。像中国的《红楼梦》衍生出“红学”一样,对于《堂吉诃德》的解读,即便是这些彪炳史册的大家,也是各有解读,心得不同。《堂吉诃德》是杆蜡烛,每个人身处的黑暗和对黑暗的承受力不同,所以领受它的光明也就强弱有别,但这也是《堂吉诃德》丰富性的一个映照吧。
⑩行走在阿尔卡拉,我始终觉得这城市上空,有一顶看不见的王冠。王冠的底座就是教堂的尖顶,是老旧的烟囱,是白鹳的巢穴,而王冠的顶端,是流浪的白云。在白云深处,塞万提斯穿越时空,成为这顶王冠最璀璨的宝石。这样的王冠无须加冕,它就属于阿尔卡拉,属于塞万提斯,当然也属于4月23日---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共同的辞世日,如今是尽人皆知的世界读书日。
?堂吉诃德从未被打败过,就像谁都不能战胜时间一样。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3. 塞万提斯所外的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各是怎样?你认为这些对他创作《堂吉诃德》产生了哪些影响?请概括。 14.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5. 说说你对文章标题“阿尔卡拉的王冠”的理解。 16. 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 为什么说“堂吉诃德从未被打败过,就像谁都不能战胜时间一样”?
【答案】13. 塞万提斯处于欧洲中世纪最黑暗的封建社会,贫富悬殊巨大。他出生平民之家,经历过战争和囚禁,这些让他洞察了社会的不公。这些为他创作《堂吉诃德》,塑造堂吉诃德这一游侠骑士形象奠定了基石。
14. 通过调动人的听觉、嗅觉和视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欧洲中世纪西班牙阿尔卡拉小镇的生活图景。
15. 标题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任教把塞万提斯和他创作的世界名著《堂吉诃德》比作阿尔卡拉的王冠,王冠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表达了作者对塞万提斯及《堂吉诃德》的无比崇敬和赞美之情。
16. 文章写出了以骑士精神作为最高信仰的堂吉诃德从未被打败过,表达了任教对这种行侠仗义、铲奸除恶、动富济贫、追求公平正义的游侠骑士精神的崇敬和赞美。
17. 经典注定是永恒,不因时间推移而改变。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
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小镇的石子路上,有载着阔人的马车昂首经过,也有弓着背的乞讨者盯着石子路的缝隙,期盼着发现谁遗落的一枚闪光的钱币”可知,社会贫富悬殊;从“他做过军需官、税吏等,洞见这社会种种的不公。他也经历了战争并在海战中负伤,而且戏剧性地被土耳其海盗劫持到阿尔及利亚,被囚禁五年”可知塞万提斯命运坎坷。这些都为他创作《堂吉诃德》提供了素材,打下了基础。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教堂的诵经声”是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的,“咖啡店飘出的香气”是从嗅觉角度描写的,“夏日迟迟不落的太阳”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形象地展现了阿尔卡拉小镇的特点。
第 4 页 共 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