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品解析: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23:24: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15题详解】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作答时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的表面意思,然后再联系全文的内容和主旨,说出它的深层含义。“王冠”本指国王戴的帽子,这里用来比喻塞万提斯创作的《堂吉诃德》,抒发了作者对塞万提斯的敬佩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一般来说,作者在文中的情感隐含在对景物及人物的描写中,或者用议论抒情的句子直接表达出来,所以解答此题要留意文中的景物描写及议论抒情句。文章表现了“骑士精神”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堂吉诃德从未被打败过”指的是骑士精神是永恒的;时间是最公平的,它会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经典。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风,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

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8.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9.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21.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答案】18.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力,(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爱。(意对即可)

19. ①指出“阅力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 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语。

21. 第②段。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寻找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的论点应当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然后从开头,结尾,中间等处提取概括论点。①②段说阅历影响读书,第⑤段集中阐述了读书与阅历的关系,进行概括即可得出。要明确题目要求,理清结构、层

第 5 页 共 7 页

次关系,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归纳作答。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题详解】

段落的作用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的,第①的作用主要是引起下文。再结合句子内容作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题详解】

②段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③段阐述丰富阅历的途径、意义,④段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要求在理解段意以及段落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写出对文章思路的分析。首先要扫读全文,把握文章全貌。 然后,逐段细读,寻找关键词语及中心句,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标示段意,显露出文章的脉络。再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

”此句的含义是对书的理解,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明白这一点,再去找放在哪段合适。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题详解】

此题是是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论点“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谈出自己的感受,能结合实际来谈,句子通顺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础,撇开传统国学因多样化而存在的百家争鸣的复杂局面,重新提出的国学概念,属于全亲的中国学术概念。

【材料四】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答案】示例:“国家”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最早的“国学”指“国立学校”,后称“国子监”,近年来所提之国学,马原国学区别在于它是以儒家主体文化和社会为基础,打破传统国学的泛化和博杂,突出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属于全新的中国学术概念。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整体感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首先认真阅读各则材料,然后可以从“国学”的内涵和体系,“国立学校”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新国学的特点,国学对于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巨大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顺序要清晰。可以根据内容恰当运用举例子、作比较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时注意字数的限制。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范文:

一段温暖的旅程

成长,如一串串贝壳,串联的是温馨的回忆;成长,如一块块糖果,蕴藏着的是幸福的滋味;成长,如一朵朵浪花,拍打着的是温暖的旅程。

和煦的阳光像一只慵懒的老猫,倾撒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我懒散地睁开疲惫的双眼,扑鼻而来的香味使我的睡意烟消云散。我来到厨房门口,便在那朦胧的水气里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个忙碌的身影,是母亲。她一会放盐,一会洗碗,一会看看火候。我走到她的身后,她也浑然不知。豆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一粒一粒地从母亲脸上滚落下来,头顶在金黄色的渲染下,映出一缕不和谐的白。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平日里的劳累,仿佛听到了母亲夜里急促的咳嗽声,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眼珠布满了血丝。此时,一阵辛酸涌入心田,我别过头,悄悄地拭泪。母亲转过头,手拿一碗冒着热气的银耳汤,那红枣矗立在中央,晶莹剔透。母亲怔了怔,继而又笑着说:“快尝尝!”我与母亲面对面相坐,说:“我不爱吃煮熟的红枣。”母亲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眼神里充满了焦虑,反复搓着双手,小声嘀咕着。但我一口吃下了那颗红枣,温暖无比。

那感觉就像从冰川上冲出的一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心灵;如雨过天晴后的一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22.现在社会上兴起一股“国学”热,一些“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为了让大家对国学有所了解,请你根据下面所给材料,写一段介绍“国学”的说明性文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②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③150字左右。

【材料一】“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是以先奏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奏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没有主从之分。

【材料二】历来讲的所谓“国学”,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五四”运动后期,胡适等人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他将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今天,随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材料三】新国学与原国学的区别在于新国学是以儒家主体文化和社会为基

第 6 页 共 7 页

架彩虹桥,喜悦充斥着我的内心;如轻盈的春风拂过脸庞,轻松代替这一切。窗外,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在母亲脸上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母亲笑了,如夏日的阳光,无比灿烂,在红红的脸颊上,两处明显的小酒窝钻出了沉睡已久的世界,面对和煦的阳光,又蹦又跳,迟迟不肯离开。

母亲,感谢你,在我寒冷时,您的银耳汤温暖无比;母亲,感谢您,在我熬夜时,您的陪伴温暖无比。您的爱如春日里的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灵;如夏日的蝉鸣,环绕着我的心灵;如秋日里的鲜花,清香着我的心灵;如冬日里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灵。

母亲,是您让我在成长的路途中不再寒冷,我的成长路程因为有您而精彩!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一段__________的旅程”。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如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我们可以写成长的旅程、爸爸妈妈陪伴的旅程、在大自然里的旅程,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方向。我们可以写自己的一段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一段经历,也可以运用拟人手法,写一个植物或者动物的一段经历,第三种思路更容易出新,获得看卷老师的青睐,容易获得高分。

点睛:本题属半命题作文,首先要给出横线处所缺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建议列出详细提纲,包括开头、结尾、过渡、事件、点题、亮点等一一标出,搭好框架,扣紧主题。这篇作文题适合初中年级学生,贴近生活,学生都能有话说,但要写得精彩,同样需要扎实的功夫。

第 7 页 共 7 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k3zn0x0696u75f0b3w102ra61x73m01di6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