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1】 秋海棠为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特征是()。
A.花基数为3,叶为弧形脉
B.花基数为4或5,叶为弧形脉
C.花基数为3,叶为羽状脉
D.花基数为4或5,叶为羽状脉
【2】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的结合,约于公元前11世纪。
A.台
B.苑
C.园
D.圃
【3】 《说文》上说:\,养禽兽也。\即繁殖和放养禽兽、以供畋猎游乐之场所,被认为是我国园林的最初形式。
A.园
B.圃
C.苑
D.囿
【4】 花境是用多种花卉、以自然式风格交错混合配置在灌丛绿篱、栏杆前面、草地边缘、道路两侧或建筑物前。为了便于养护管理,多选用()花卉。
A.一年生
B.二年生
C.多年生
D.岩生
【5】 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忍受的范围,那些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就比较广泛,这些种类就是所谓的广适性生物,如();反之则称为狭适性生物。
A.银杉
B.珙桐
C.金叶含笑
D.悬铃木
【6】下列植物中既可观花又可观秋色叶的是()。
A.枫香
B.樱花
C.银杏
D.无患子
【7】 根据人的视距与周围环境高度的关系,二者的比值越(A),空间的封闭感越()。
A.大;弱
B.小;弱
C.大;强
D.以上三个都不对
【8】 花白色、叶对生的常绿灌木是()。
A.栀子花
B.杜鹃
C.白鹃梅
D.女贞
【9】 用作花丛花坛的植物材料选择要求是()。
A.一、二年生,叶色艳丽
B.一、二年生,花期集中
C.多年生,花期不集中
D.多年生,花期集中
【10】 环境景观设计时,进行植物配植需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中的()。
A.人与自然统一性原理
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原理
D.生态位原理
【11】 (D)为湖南乡土树种,常绿,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四月紫色花序着生在主干上,三小叶复叶。
A.紫藤
B.凌霄
C.猕猴桃
D.常春油麻藤
【12】 秋季观果或秋色叶植物具有很强的季节感,可形成丰富的季相变化。下列植物中季节感不明显的是()。
A.杜英
B.柚子
C.银杏
D.火棘
【13】 ()时期我国诗情画意的山水园进入了大规模、高档次、高质量、全面发展阶段,开创了宏大的陵墓园林群,如十三陵、东陵等。
A.唐
B.宋
C.元
D.明清
【14】 1980年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拙政园的( B )为蓝本建造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轩。
A.芙蓉榭
B.殿春簃
C.秫香馆
D.听雨轩
【15】 腊梅与梅花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种。梅花的主要识别要点是( )。
A.叶对生,光滑;小枝绿色
B.叶互生,光滑;小枝绿色
C.叶对生,粗糙;小枝绿色
D.叶互生,粗糙;小枝绿色
【16】 ()勒诺特尔式园林可说是规则式、人工造园之极致,中轴对称、植物重修剪,更为重要的是,勒诺特尔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也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反映。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7】 18世纪中叶()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结束了规则式园林统治欧洲数千年的历史,成为西方园林艺术领域的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8】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在继承北方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江南园林的精华,全部由人工平地起造,成为一座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大型人工山水园。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后只剩下残壁段垣。近几年正尽量按原貌恢复。A
A.圆明园
B.颐和园
C.清华园
D.清漪园
【19】 下列植物中耐干旱、瘠薄,适合作先锋树种的是()。
A.广玉兰
B.柳
C.柏
D.重阳木
【20】 ()代科技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植物方面也表现出了较高水平,培育出许多新的花木品种,总结出一些新的栽培方法,出现了很多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的花园类私家园林。
A.唐
B.宋
C.元
D.明清
…………
完整答案解析、练习试题、更多土建职称考试资讯以及考试资料,可在中华考试网领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