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 真实验 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八)教育实验设计及其基本类型
1.含义: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研究者必须科学地确定和描述教育研究进行过程的一系列活动,论述它的内容和方法。
2.一般步骤:陈述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确定实验处理——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因变量和适当测量手段——判定无关变量——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
3.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X:实验处理;C:控制变量;O:实验之前或之后的观察和测定;R:是否随机分配
?前实验设计:单组后侧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 ?准实验设计: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
?真实验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九)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所谓效度,就是指实验设计能够回答要研究的问题的程度。教育实验研究效度标示着教育实验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普遍性程度。自从坎贝尔和斯坦利1966年起用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概念以来,各国学者皆沿用此两种效度来讨论实验研究结果正确性。
2.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办法:消除法、平衡法、抵消法、恒定法、随机法。
3.提高教育实验效度的主要措施?使用设计组加以平衡。?随机、匹配或实验组兼作控制组。随机指被试的纯粹的机遇选择,随机取样,随机分组,随机指派实验处理。随机形成小组的教育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提高实验研究结果的外在效度。匹配也叫配对法,在比较两种处理效应时,为了严格控制两组被试间的个别差异对实验变量的影响,使被试在研究的重要变量上相互对应,保持基本相同,从而使每对被试间的差异保持平衡,然后随机地接受不同处理。
(十)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实验设计 基本格式 单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O1 X O2 计 ...... O3 O4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R X O1 R X O2 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R O1 X O2 R O3 X O4 所罗门四组设计 R O1 X O2 R O3 X O4 R X O5 R X O6 七、教育行为研究
(一)教育行为研究概述 1.产生与发展:最早与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科特·勒温在《行动研究和少数民族问题》将行动研究应用于社会心理雪学,20世纪50年代,考瑞《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首次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
2.含义:教育时实践工作者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研的方法。
3.特点:为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4.优缺点:优点——克服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研究过程方便师生易接受、改进学校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利于学校与社会沟通。缺点——只适用于小范围调查、外在效度不高、教教师科研素养有要求、需要教师对工作有高度的敏感性。
5.基本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八、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意义:根据研究目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分类、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保证资料的可靠性,使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保存。
2.步骤:审核——分类——汇总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含义:是教育研究中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揭示研究食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
2.方法:?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量数。?数据推理:参数统计、统计检验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含义:对资料进行质的规定性的整体分析。多使用归纳、演绎、比较、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方法。
2.过程: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及资料范围——对资料进行初步检验——确定分析维度和分析方法——资料进行归类分析——评价定性分析的信、效度。
3.主要方法: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 九、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学术论文
2.教育调查报告的构成部分: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
3.教育实验报告的构成部分: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4.学术论文的构成部分: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1.在科学求实基础上创新2.观点和材料一致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简练、简洁,表达完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