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摸底调查掌握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对一、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2.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1次,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3.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1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慰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4.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与班主任联系1次,了解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5.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与临时监护人沟通1次,了解掌握他们在家学习和生活情况。
6. 帮帮扶教师要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妥善做好心理疏通,以诚相待,倾情相助。引导结对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留守儿童安全生活公约
1.听从学校老师教导,不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易造成事故的器械、玩具到学校,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
2.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上课期间,不随意出校门,有病有事自觉履行请假手续。
3.勤奋简朴,自立自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生活节俭,不乱花钱,不购买和食用不合格的小食品。不挑食厌食,体谅父母的艰辛。听从家长、老师和监护人的正确教导,不自行其事。
4.自尊自爱,不打架骂人说脏话,不进网吧和游戏厅,不做有损于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情。
5.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不做危险性游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
6.主动与老师沟通,定期与父母书信、电话联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留守儿童家访制度
一、班主任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家访。
二、每学期都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三、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好家访的目的和内容,使家访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四、家访时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五、家访时做好记录。
心理咨询制度
一、心理咨询工作的宗旨是辅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以各种方式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对“留守儿童”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如采用案例教学、科研或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咨询的“留守儿童”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四、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在自身处在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回避接待“留守儿童”。
五、对“留守儿童”认真负责,咨询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完善咨询记录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