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 融资难的现状及分析
学 校:专 业:年 级:学 号:指导教师:
东华大学 工商管理 14480448
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年来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问题之一就是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客观上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寻求破解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对迫在眉睫。
二、 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1、 研究内容
1.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及现状;
1.2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1.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及建议。 2、 可行性分析:
2.1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普遍性。
2.2中小企业广泛存在,基本数据信息调研有广泛的来源,采样信息样本充足。 2.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迫切性。 2.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三、 论题的研究方法:
3.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法与渠道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对有关政策建议进行规范分析。
3.2典型案例调查法:调查典型案例,总结各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的成功经验。 3.3文献资料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情况,借鉴有关研究成果。
四、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
4.1发展天使投资
4.2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
4.3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4.4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多机会 4.5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4.6规范创业板市场
4.7推进符合地方发展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
五、 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16年4月—2009年4月底:收集资料,选题。 2、5月4日—5月5日开题报告; 3、5月5日— 5月6日交写作提纲; 4、5月6日—5月7日交论文初稿; 5、5月8日—5月9日最后定稿。
六、 写作提纲:
一、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融资现状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一)自筹资金 (二)直接融资 (三)间接融资 (四)政府扶助资金
三、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内部自身方面 (二)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方面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及建议 (一)发展天使投资 (二)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四)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多机会 (五)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六)规范创业板市场
(七)推进符合地方发展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
目 录
一、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融资现状 ...................... 1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 1 (一)自筹资金 .................................................. 2 (二)直接融资 .................................................. 2 (三)间接融资 .................................................. 3 (四)政府扶助资金 .............................................. 3 三、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 3 (一)中小企业内部自身方面 ...................................... 4 (二)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方面 .................................... 4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 5 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及建议 ............................ 5 (一)发展天使投资 .............................................. 6 (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 6 (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 7 (四)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多机会 .............. 7 (五)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8 (六)规范创业板市场 ............................................ 9 (七)推进符合地方发展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 ................ 9 五、结语 ....................................................... 10 参考文献........................................................... 11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