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独资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及时根据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三是督促商业银行按照固定资产贷款审批权要集中、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要适当分散的原则,调整贷款审批权限,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四是各商业银行对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对已经评定为本行优质客户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五是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要防止脱离中小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的实际需要,人为延长或缩短贷款期限,给中小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困难;六是规范和发展中小型商业银行,办好城乡信用合作社。
第四,继续支持扩大农户小额信贷和助学贷款。督促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及时发放免予担保、抵押、由农户自主承担责任的贷款。增加对“公司+农户”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龙头企业的贷款,加大信贷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按照“四定”“三考核”的要求,建立银行、学校和借款学生三者之间稳定的关系,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稳定增加。稳步发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完善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加快建立社会征信体系。
第五,督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强贷款营销,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各商业银行要在完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建立客户经理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要加强对利润和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的考核。要制定对信贷人员的奖励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对凡是符合信贷原则、严格按照信贷程序发放的贷款,如果由于不可预见的市场风险或非认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就不应追究信贷人员的个人责任,不要提出诸如新增贷款不良率必须为零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第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1994年,我国确定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维护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目 录
第一部分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运行状况
第四部分 产业分析与货币政策
第五部分 预测与趋势
第一部分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00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总体看,今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金融机构贷款逐步增加,信贷结构继续改善,贷款效益有所提高,国际收支状况良好,金融运行稳定,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总体相适应,达到了预期调控目标。
一、上半年货币信贷运行情况
(一)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狭义货币余额6.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1-6月份,广义货币增幅各月总体呈上升之势,狭义货币增幅各月间有一定波动,主要受股民保证金变动影响。6月末,流通中现金1.51万亿元,同比增长8.3%。1-6月份累计,现金净回笼591亿元,同比少回笼117亿元。
1-6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合计增加8701亿元,同比多增186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322亿元,同比多增1340亿元;外汇贷款扭转了1998-2001年连续三年持续下降的状况,上半年增加46亿美元,同比多增63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下降17亿美元)。
分机构看,1-6月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增加4266亿元,同比多增814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增加2436亿元,同比多增856亿元。1-6月份,在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占49%,股份制商业银行占28%,分别比上年末下降0.7和上升4.5个百分点。
6月末,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余额为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比广义货币增长速度高2.3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平均为6.78%,金融机构流动性较好,支付能力较强。
(二)企业存款增长平稳,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
1-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14491亿元,同比多增280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3008亿元,同比少增601亿元。 1-6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8034亿元,同比多增2711亿元。6月末,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35%,增幅比近两年同期平均增幅高8.85百分点。
(三)贷款结构继续改善,贷款效益有所提高
今年1-6月,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增加1597亿元,同比多增705亿元;贴现贷款增加813亿元,同比多增104亿元;农业贷款增加1145亿元,同比多增394亿元;国债项目配套贷款增加1306亿元,同比多增19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042亿元,同比少增96亿元。以上五项贷款新增额占上半年新增贷款的77.3%。总体看,贷款投向比较合理。1-6月份,银行和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人民币贷款54020亿元,累计收回4537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周转天数为295天,同比加快36天。
(四)不良贷款及其所占比例继续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2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各商业银行在积极增加贷款的同时,努力降低不良贷款,经营效益好转。截至6月末,各类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比上年末减少3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2.26个百分点。随着贷款效益、贷款质量的提高,金融机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结益43.5亿元,同比多增64.4亿元。
(五)外汇收支总体状况良好,外汇储备稳定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势头。到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427.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53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8.2771,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二、如何看待中小企业贷款难
目前,从宏观上看,货币信贷总量增长较快;但从微观看,资金结构性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中小企业反映贷款难,商业银行反映难贷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从全国范围看,许多产品供大于求,对银行贷款实际需求不足。年初,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与山东省济宁市经贸委共同组成调查组,由济宁经贸委挑选了100户存在贷款难问题的企业作为样本。从调查情况看,笔数满足率为77%,金额满足率为61%。其中民营企业和规范改制企业贷款满足程度较高,地方国有、集体和未改制企业贷款满足程度偏低。主要原因是后一部分企业市场销售情况不好、负债率高、信誉低,其中相当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二是企业自身素质偏低,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存续期短,不少地方逃废债也很严重,也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三是对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不完善。有些政府部门对资产评估收费过高。
四是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还有待改善。近几年,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力改革内部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经营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对贷款投向和地区进行了调整,更多地集中于中心城市和大型企业,这种变化是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的。但在调整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有些银行对分支行授权过严,用审批大企业贷款的办法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有些分支行主动培养和选择客户做得不够,使一些应该发放的贷款没有发放。
五是县域金融服务仍存在薄弱环节。近4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精减县级支行1782个。1998年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调整,也相应减少了在县级经济中的贷款。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级基本没有机构。股票上市也很难轮到中小企业。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县域经济中的主要金融服务机构。虽然近几年贷款增加较多,但仍无法弥补资金缺口。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中央预算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3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不确定因素增加
200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从去年的不景气中逐步复苏,但复苏步伐较慢。美国一季度实际GDP增长高达6.1%,主要得益于房地产业的高速增长、库存的补充和政府支出的持续增加。个人消费支出水平增长明显放缓,企业投资仍没有实质性恢复。一季度日本经济出现恢复迹象,实际GDP增长5.7%,主要得益于对美国和东亚出口强劲增长,但国内需求仍然相当低迷。由于二季度日本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明显放缓,一季度的恢复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只增长了0.9%,二季度增长仍然缓慢,恢复势头脆弱乏力。
2002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市场仍然剧烈动荡。一季度,全球各大股市受美国经济强劲恢复影响一度上行。美元总体上维持强势。进入二季度后,受美国企业盈利不见起色、公司假账丑闻接连曝光和恐怖主义活动威胁等因素影响,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美国股市大幅下滑,至6月末,已回落至“9.11\事件前的最低水平。全球股市相继下跌。美元大幅下挫,至6月末,欧元兑美元升至0.9910美元/欧元,比年初以来的最低点升值近11%,美元兑日元贬至119.73日元/美元,比年初以来的最高点贬值近11%。
美元适度贬值,反映了当前美国经济状况。美元贬值有助于减轻欧元区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对于以出口带动恢复的日本经济无疑是弊大于利。美元贬值在短期内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但同时会对进口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关税增收和企业引进技术、设备。在美元贬值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动荡加剧的环境下,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数量会有较多增加,导致我国外汇收支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储备占用人民币迅速增多。
2002年上半年,美联储、日本银行、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和韩国等国中央银行因本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已不同程度地调高了官方利率。
二、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8%,比上年全年高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7.6%高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仍位居世界前列。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6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4%,其中,中部地区投资增长26.7%,快于东部和西部的增长;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23%、16.1%和32.9%。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今年投资计划进度和国债资金下拨速度加快。
国内市场销售总体平稳。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48亿元,同比增长8.6%。城市市场销售增长快于农村市场销售。值得注意的是,“五一”黄金周对国内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2000-2002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4月份增长分别高2.5、1.4和1.1个百分点。
进出口形势良好。1-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2707亿美元,增长12.3%,较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