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化工生产从业人员岗位应知应会知识1[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36: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行燃烧的物质。

遇湿易燃物质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发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质;有的不需要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有毒物质

有毒物质是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时,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如氯化钡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第八类:腐蚀物质

腐蚀物质: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a的固体或液体。如:氢氧化钠、氯化氢、盐酸、次氯酸钠、浓硫酸等。 化学危险物质造成化学事故的主要特性 化学危险物质主要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在常温常压下,经撞击、摩擦、热源、火花等火源的作用,能发生燃烧与爆炸。

一般来说,气体比液体、固体易燃易爆,燃速更快。这是因为气体的分子间力小,化学键容易断裂,无需溶解、溶化和分解。

分子越小,分子量越低其物质化学性质越活泼,越容易引起燃烧

爆炸。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爆,含有不饱和键的易燃、易爆,如火灾爆炸危险性H2﹥CO﹥CH4。 可燃性气体燃烧前必须与助燃气体先混合,当可燃气体从容器内外逸时,与空气混合,就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而分解爆炸性气体,如:乙烯、乙炔等,不需与助燃气体混合,其本身就会发生爆炸。

由于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所以当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物品从破损的容器或管道口处高速喷出时都能够产生静电,这些气体或液体中的杂质越多,流速越快,产生静电荷越多,这是极危险的点火源。 2.扩散性 如:氯气泄漏。 1. 突发性

化学物资引发的事故,多时突然爆发,在很短的时间内或瞬间即 产生危害。一般的火灾要经过起火、蔓延扩大到猛烈燃烧几个阶段,需经历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而化学危险物品一旦起火,往往是轰然而起,迅速蔓延,燃烧、爆炸交替发生,加之有毒物质的弥散,迅速产生危害。许多化学事故是高压气体从容器、管道、塔、槽等设备泄漏,由于高压气体的性质,短时间内喷出大量气体,是大片地区迅速变成污染区。 2. 毒害性

有毒的化学物质,无论是脂溶性的还是水溶性的,都有进入集体 与损坏具体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些化学物质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

集体达一定量时,便会引起机体结构的损害,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中毒。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㈠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症,称为中毒。危险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主要时除毒,减轻毒物对中毒者的进一步伤害,现场急救可采取一下措施:

⑴对有害气体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将病人脱离染毒区域,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除去患者口鼻中的异物,解开衣物,同时注意保暖。严重者,进行输氧或者人工呼吸,对于CO和H2S中毒者,可在纯氧中加入5%的CO2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的呼吸能力;SO2和NO2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避免刺激患者的肺部,并观察是否有肺水肿。

⑵对皮肤黏膜沾染接触性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卸下中毒者随身装备,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体表。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1%~2%稀盐酸、酸性果汁冲洗;如为酸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洗。

⑶对食物中毒者,用催吐、洗胃、导泄等方法排除毒物,现场可用手指、羽毛、筷子、压舌板触摸患者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来。但强酸强碱中毒者或意识不清醒者忌用。

⑷眼内含有毒物者,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5~10min。酸性毒

物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性中毒用3%硼酸溶液冲洗。无药液时,用微温清水冲洗亦可。 ㈡窒息

窒息是由于外伤、溺水、烟熏、火燎、土埋、密室缺氧以及衣物吸入等原因,引起声门突然紧闭,气管及肺内空气不能外溢,使肺内压力急剧升高,氧气不能进入人体,造成重要器官及全身缺氧综合症。现场急救措施有:

⑴脱离不良环境,松开患者身上过紧的衣服,是呼吸道顺畅。 ⑵轻拍患者背部或用手指清除患者口、鼻、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异物。 ⑶人工呼吸或者面罩吸氧。 ⑷胸外心脏按摩,建立静脉通道。 ㈢化学灼伤

危险化学品伤害化学性灼伤事故较多,常见的有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灼伤。其灼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接触面积和时间以及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 ⑴酸灼伤

盐酸、硫酸、烧碱造成的小面积灼伤可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大面积的灼伤用5%碳酸氢钠溶液和清水冲洗,再用氧化镁、甘油糊剂外涂。氢氟酸所致的灼伤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泡后,再用饱和氯化钙或25%硫酸镁溶液浸泡,亦可用10%氨水纱布包敷或浸泡,再用清水冲洗。 ⑵碱灼伤

碱、浓氨水灼伤用2%醋酸溶液、清水依次冲洗至皂样物质消失为止,

化工生产从业人员岗位应知应会知识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kwc16x6mm072ie1ycb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