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学案
一.正音
翦( ) 栎阳( ) 狱掾( ) 会稽( ) 力能扛鼎( ) 惮( ) 釜甑( ) 惴恐( ) 垓下 ( ) 冠诸侯( ) 骓( ) 刈旗( ) 披靡( ) 嗔目( ) 重瞳子( ) 翳( ) 忼慨( ) 蹂践( ) 田父( ) 被十余创( ) 绐( ) 舣船( ) 辟易( ) 属者( ) 阕( )
二、通假字
1、繇役( ) 2、直夜溃围南出 ( ) 3、乃持相王头视鲁( ) 4、辟易数里( ) 5、骑皆伏曰( ) 6、乘埶起陇亩之中( ) ( ) 7、尚不觉寤( ) 三、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 )2、吾知公长者 ( )3、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 四、词类活用
1、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 ) 2、毋妄言,族矣( ) 3、梁以此奇籍 ( ) 4、皆沉船,破釜甑( ) ( ) 5、无不膝行而前( ) 6、项王军壁垓下( ) 7、项王则夜起( ) 8、左,乃陷大泽中( )
9、身七十余战( ) 1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
11、马童面之( ) 12、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 ) ( ) ( ) 13、然羽非有尺寸( ) 14、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 五、重点实虚词
1、学书不成,去( )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 ( )
3、又不肯竟学( ) 4、以是知其能( ) 5、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 6、九战( ) 7、楚兵冠诸侯( ) 8、莫敢纵兵( )
9、常幸从( ) 10、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 11、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 ( )1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 ( ) 13、以故汉追及之( )( ) 14、项王自度不得脱( )
15、汉军乃觉之( )16、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 ) 17、田父绐曰 ( ) 18、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 19、期山东为三处 ( ) 20、汉军至,无以渡( )
21、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 ) ( ) 22、我何渡为( ) 2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24、吾为若德( ) 25、五人共会其体( ) 26、舜目盖重瞳子( )
27、何兴之暴也( ) ( ) 28、分裂天下 ( )
29、位虽不终( ) 30、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 31、自矜功伐( ) 32、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 33、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 )
1
六、特殊句式及重要句子 句式: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 ) 2、是何楚人之多也! ( ) 3、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 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 5、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 ) 6、汉骑追者数千人( ) 7、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 8、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 句子翻译:
1、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 。 3、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 4、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2
《项羽本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2、学会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3、感受项羽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重点】
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难点】
探究项羽的性格特点及辨证地评价项羽。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
(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不能解决的课堂上提问。 (2)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内容,并结合必修三《鸿门宴》和查找的项羽生平资料,为他写一个五十字左右的简介。
二、导入课堂: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大门,走进项羽这位悲剧英雄,共同去品味太史公司马迁为项羽写的本纪。 三、疏通文意 1、《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一篇,同学们要想领略其中的奥妙,先要解决字词障碍。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自己疏通文意,接下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2、积累和掌握文言知识是学习《史记选读》的重要方面,大家要稳扎稳打,不可懈怠。读过课文,项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前也要求同学们为项羽写一个人简介。请同学们来介绍介绍。 项羽个人简介 姓名 籍贯 身份 亲属 装备 人生经历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之围——英雄未路的终点 四、解读文本,认识人物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艺术杰作。它在叙事的过程中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项羽就是《史记》中一个感人的悲剧英雄形象。在文中,项羽的形象是立体的,是丰满的,是矛盾而统一的,这些在字里行间都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从文本出发,有依据地分析、概括司马迁采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了项羽什么样的形象特征?
3
提示: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整体上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大类。其中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文本例证 人物形象 刻画手法
少年言志 野心勃勃,意志不坚,极端自负 语言,正面概括描写,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侧面描写
巨鹿之战 智勇双全,神勇无敌 正面描写:动作,侧面描写
垓下之围 儿女情长,末路英雄 语言、神态;侧面描写
东城快战 任性,英雄气概,师心自用 语言、动作、神态、侧面
仁而爱人,意志不坚,怕失败
乌江自刎 不惧死,重情义,末路英雄 语言、动作,神态 虎落平阳,自尊自负
五、经典赏析
(一)巨鹿之战——辉煌顶点
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明代·茅坤 齐读 巨鹿之战背景:
巨鹿之战,是当时一场重要的战役。秦的主力集中在这里,秦兵转败为胜,各路救赵的诸侯军,齐聚巨鹿城下,却都不敢进军,都作壁上观。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赵,此人怯懦自私,坚持观望态度,停军不前。项羽却认识到这是一场关键的战争,断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终于大破秦军,扭转战局,极写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1、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再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2、 本段后半部分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 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