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兰亭论辩:“之”字其实就4种写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8:26: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兰亭论辩:“之”字其实就4种写法

兰亭论辩:“之”字其实就4种写法

我把刚从《兰亭序》里整理出的二十个“之”字(连落款,实为二十一个)的写法发给他们几个看,说世人都说兰亭里的二十个之字,无一相同,照我看也就四种写法。然后墨池问我:“研究这个干嘛,研究笔法重要过写法~”我回答说闲的,周围都是斗地主的声音,觉得安静,安静的时候最适合做些归纳、思考类的活儿。

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不管你学或者不学书法,或多或少都会听说过《兰亭序》。按我说,就像长江和黄河一样,书法一共就分为两大河流,,一支是以二王体系传下来的长江,颇为优雅、淡定和从容;另一支是以颜柳为筋骨,以气势磅礴见长,犹如黄河般,奔腾不息,气吞万里。历朝历代,研究、临摹兰亭的人不计其数,王氏父子这两尊大神,不知让多少人皓首穷经,寒来暑往的。兰亭甚至在建国初期还引起了一场大论辩,在中国近代书法史上影响甚大。在当时特定历史氛围下,郭沫若那篇两万余字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至〈兰亭序〉的真伪》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甚至惊动了高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自行了解。这场有关兰亭大讨论的文章,后来也结集出版了,书名叫《兰亭论辩》,书我是没找到,但电子版找到了,还是繁体字

呢,还没看完。

也不知道谁最先提出兰亭里这二十个之字的不同,我能找到最早论述的似乎就是米芾 所言:“之字最多无一似”。确实,这些之字都各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就好比“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上为什么没有同一片树叶”一样,谁

又能确保同一个字,每次都写得一样呢,没有人否认《兰亭序》的精妙和不可复制性。二十个之字的形态各异并不是故意写出来的,而是笔随神飞,所到之处,神融笔畅、畅无不适,随意而自然,充分展现了大王的深厚功力和不凡气度。可是,它只有四种写法~每个字在全文中的位置也均列出,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高手指点。

第一种:如下图,共四个,用笔自然,近乎楷法,捺笔始于圆头,结体恬然,充满端庄之美。

兰亭序“之”字

第二种:如下图,共七个,落笔之点,犹如高空坠雨,形态优美;提点牵丝;撇笔似有万钧之力,斜刺而出,捺画收笔急促。

兰亭序“之”字

第三种:如下图,共六个,落笔轻盈,充满动感,捺笔如轻舟飞跃万 重山,畅快淋漓。纵观全字,犹如九曲十三弯,惊险不失潇洒。

兰亭序“之”字

第四种:如下图,共三字,除了第一个落笔轻盈外,另外两字钧是重墨,其中第17行“向之所欣”的“之”字为将笔误之“今”改正,故而笔墨很重,用粗笔盖住,字实际以楷法为主。此三字的共同点是捺画雄健有力,重笔托住全字,十分沉稳。

兰亭序“之”字

所以,我认为,《兰亭序》中的“之”字,尽管形态各异,皆因书者真情流露,信笔由缰,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挥洒而出的。它的形态不相同并不是故意为之,

搜索更多关于: 兰亭论辩:“之”字其实就4种写法 的文档
兰亭论辩:“之”字其实就4种写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l8fi1lcgq7f2vc1v0ey6gjog0oh7b0064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