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试卷3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最早的病案记录是下列哪本专著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诊籍》 √ D.《周礼》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名医淳于意创《诊籍》,为最早的病案记录。 2.崔紫虚《崔氏脉决》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了多少种脉 A.48种 B.12种 C.24种 √ D.27种
崔紫虚《崔氏脉决》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了24种脉;李时珍《濒湖脉学》汇集诸家脉学,分27种脉。
3.《脉经》载脉多少种 A.24种 √ B.12种 C.48种 D.36种
《脉经》载脉24种。须分清载脉24种,27种,28种的书籍和作者。 4.论舌第一部专著为 A.《察病指南》 B.《南阳活人书》 C.《点点金》 √ D.《幼幼新书》
元朝敖氏《点点金》和《金镜录》论伤寒蛇阵,分十二图——乃论舌第一部专著。 5.以下哪部著作论述了儿科望指纹的应用 A.《三指禅》 B.《点点金》 C.《幼幼新书》 √ D.《金镜录》
刘昉《幼幼新书》论望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6.详述杂病辨证论治的《杂病源流犀烛》作者是 A.程国彭 B.陈士铎 C.喻嘉言 D.沈金鳌 √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详述杂病辨证论治。 7.现存论舌的第一部专著是 A.《三指禅》
B.《伤寒金镜录》 √ C.《幼幼新书》 D.《景岳全书》
现存论舌的第一部专著是《伤寒金镜录》。 8.对黄疸病人做实验观察的较早记录见于哪本著作
A.《脉象统类》 B.《肘后备急方》 √ C.《察病指南》 D.《世医得效方》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已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有初步的疾病分类,并有对黄疸病人作实验观察的较早记录。 9.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A.望色 B.诊舌 C.切脉 D.触诊 √
四诊的内容为望、闻、问、切。
10.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成书于 A.汉代 B.隋代 √ C.宋代 D.元代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为《诸病源候论》,成书于隋代。 11.首先讨论阴阳与六变的是 A.《内经》
B.《景岳全书·传忠录》 √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首论阴阳六变(“二纲六变”);“十问歌”,明确八纲辩证的重要性。 12.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 A.叶天士 √ B.张仲景 C.吴鞠通 D.汪宏
清叶天士《外感温热病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重视察舌验齿。吴鞠通《温病条辩》创立三焦辩证法。 13.论述危重疾病的“十怪脉”的医家是 A.李东垣 B.危亦林 √ C.吴鞠通 D.汪宏
首先论述十怪脉的书籍是元代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包括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虾游、雀啄、偃刀、转豆、麻促十种危象。
14.奠定了辩证学的理论基础,全书贯穿了诊病和辩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的是 A.《难经》 B.《黄帝内经》 √ C.《脉经》 D.《望诊遵经》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相传为秦越人所著,本书奠定了辩证学的理论基础,全书贯穿了诊病和辩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15.记录了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的是 A.《黄帝内经》 B.《诊籍》 C.《诸病源候论》 D.《寓意草》 √
清代喻嘉言的《寓意草》,记录了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
二、 B1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
A.载脉27种 B.载脉21种 C.载脉24种 D.载脉29种(分数:4.00) (1).《诊家枢要》载脉数是 A. B. C. D. √
(2).《濒湖脉学》载脉数是 A. √ B. C. D.
元代滑寿的《诊家枢要》为脉诊的专著,载脉29种。明代李时珍所撰《濒湖脉学》记载了27种脉象。 A.妊娠恶阻 B.腰膝酸软 C.膀胱湿热 D.面色苍白(分数:4.00) (1).以上属于病名的是 A. √ B. C. D.
(2).以上属于证名的是 A. B. C. √ D.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 A.《金镜录》 B.《察病指南》 C.《诊家枢要》D.《世医得效方》(分数:4.00) (1).最早绘脉图,以图示脉的著作是 A. B. √ C. D.
(2).最早绘舌图,以图示舌的著作是 A. √ B. C. D.
最早绘脉图,以图示脉的著作是《察病指南》;最早绘舌图,以图示舌的著作是《金镜录》。 A.扁鹊 B.张仲景 C.淳于意 D.王叔和(分数:4.00) (1).《诊籍》的创立者是 A. B. C. √ D.
(2).《脉经》的作者是 A. B. C. D. √
《诊籍》的创立者是淳于意;《脉经》的作者是王叔和。
三、 X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
16.以下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的是 A.司外揣内 √ B.见微知著 √ C.以常达变 √ D.整体审查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整体审查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7.中医诊断学进入明清后就属于诊断学深化发展的时期,以下较为突出的是 A.望诊 B.闻诊 C.脉诊 √ D.舌诊 √
明清时期,诊断学深化发展,以舌、脉诊发展尤为突出。 18.以下著作专论白喉的有 A.《时疫白喉提要》 √ B.《白喉全生集》 √ C.《白喉条辩》 √ D.《麻症集成》
专论白喉的著作有《时疫白喉提要》、《白喉全生集》、《白喉条辩》等。 19.以下属于“证”的有 A.风寒感冒 √ B.恶心呕吐 C.心血亏虚 √ D.痰热壅肺 √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B选项是症候,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
20.由元代敖氏所著,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的有 A.《点点金》 √ B.《察病指南》 C.《金镜录》 √ D.《伤寒金镜录》
元代敖氏所著《点点金》及《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21.以下属于中医诊断学四诊内容的是 A.望诊 √ B.脉诊 √ C.按诊 √ D.闻气味 √
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其中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 22.“整体审察”应分析思考的问题有 A.局部与全身的关系 √ B.拟采用的治疗手段 C.疾病的演变发展趋势 D.时、地、人、病的特殊性 √
整体审察是一方面是指搜集病情资料时,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痛苦。另一方面是要求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不能只注意到当前的,局部的,明显的病理改变,而忽视了时,地,人,病的特殊性,还要从疾病的前因后果,演变发展趋势上加以考虑。 23.以下哪些概念属于中医诊断的主要内容 A.症状体征 √
B.病因病性 √ C.病机发病 D.证名病名 √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等,与病机发病无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