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进取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表现得相当积极,同时,也不难看到一些学生课堂无精打采,作业一欠再欠……这就是“进取心”在作祟。进取心,亦称“上进心”,是一种努力向前,力图有所作为的心理状态。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必然精神饱满、刻苦学习、积极肯干。进取心理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进取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它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动力之源。如果缺乏进取心,学习、活动将索然无味。当今学生,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他们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因而不思进取,甚至错误地认为学习是为老师、为家长而学。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更影响他们成长,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我们要运用激励、期望等方法在体验中去培养和激发其进取心,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提高认识,激发进取心理
学生们的进取心不是天然形成的,它是学生们对学习的社会意义有了充分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把学习与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花费一定时间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引导,并组织孩子们学习讨论,提高认识,激发他们树立雄心壮志,从而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体验。 1、学榜样,树雄心。针对儿童可塑性强,好模仿的特点,通过榜样人物的鲜明事例,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他们在形象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受到教育,获得体验。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让每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毛泽东、周恩来、黄继光、董存瑞、鲁迅、居理夫人、钱学森、陈景润、雷锋等英雄人物或伟人的传记,并摘录这些英模人物催人奋进的格言、警句,利用晨会、队会时间,互相交流,激起崇敬心理,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体
验,从而树立雄心,把豪言壮语落实在行动上,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立足现在,努力学习,胸怀世界。 2、知大事,明大理。只有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有着直接的联系,增强对未来的科学技术和建设事业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不断进取。要求学生每天收看国内外新闻,并查询、收集、介绍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使学生知大事。可以带学生参观天文台,科学展览馆和高科技的集散单位等,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日新月异的祖国建设事业和突飞猛进的科学进步要求他们必须掌握过硬的本领,文盲和科盲是祖国和社会所不齿的,从而激起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 二、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进取精神
当今时代,“竞争”已成了最流行的大众词汇之一,“竞争意识” 已成为当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竞争意识是力图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使人精神振奋,努力进取。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竞争氛围,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竞争意识,培养进取精神。
1、重视新的开端,选准竞争对象。新学年开始,新学期开始,新换的老师等,面对“新的开端”,每个孩子都会欣欣然,雄心勃勃,立下“豪言壮语”。这是引导他们确立奋斗目标的好时机,作为班主任切勿坐失良机,应把握契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奋斗目标。有了竞争目标,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竞争对象,把目标具体化。再根据这个远期目标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目标。时时处处以那个竞争对象的优点为标准,直至超过了对方,再选一个更高一点的对象为竞争对手。这样既有了目标,又增强了竞争意识。可以利用晨、队会交流各自竞争进展状况,以达到督促的目的。如此下去,在班级中就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催人奋进的竞争风气,便会走上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举办竞赛活动,培养竞争意识。竞赛能唤起学生的某种优越感和要求别人承认自己的内驱力。适当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竞争活动,能促进少先队员在和谐、上进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但是,要切忌举办竞赛的次数过多,否则会造成学生过份焦虑。同时,竞赛活动要兼顾各个方面,面向全体。我校每年都要举办校园“金秋艺术节”活动,活动内容涵盖面很广,有小发明、小创造、书法、绘画、小报制作、作文、演讲、讲故事、乐器、卡拉OK、歌舞表演、棋类、跳绳、踢毽子等近二十个比赛项目。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参赛项目,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全校性的作业展评、口算比赛、绿色小卫士、纪律小标兵、劳动示范员……这些活动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成绩虽然差些,但在别的方面他们行,有特长,他们在活动中也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信心,激发了上进心,在得到别人承认的同时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决心向自己的缺点挑战,把一方面的成功迁移到另一个方面。同时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等各级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让优等生、特长生脱颖而出,走出校门,同更高一层次的对手竞争。在良性竞争中,不断进取,强化竞争意识,从而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为了更多、更好地展现自己,孩子们便会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增添了一份进取的热情,更会以一股新的干劲投入下一次的竞争之中。
如此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在吸取经验和感受成功的情感体验中,培养了不断进取的信心。 三、真情感化,培养进取信心
真情感化,巧妙激励,能使学生们产生成就感、自豪感,能有效地增强进取心。而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1、抓闪光点,激发信心。后进生的自尊心往往以曲折或
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表面看,他们缺乏上进心、荣誉感,但心灵深处都希望在同学与老师的心目中得到应有的地位。任何后进生都是有闪光点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是否抓住。所谓“闪光点”,不能要求过高,一点进步,一次好事,一次克制不良习惯,一次主动打扫卫生,一次较好的作业,一次认真听讲……都是“星星之火”。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及时给予肯定,有分析地加以引导,一次次中肯的表扬,一句句激励的话语,撞击着一个个近乎消沉的心境,碰撞出希望的火花。使闪光点逐步变亮变大,引起质的变化,使他们重拾自信,要求上进,体验到了老师的真情真心。班上的孙胜祺同学是有名的惹祸大王,所有学生都嫌他躲他,在老师的眼中,他简直就是一无是处,大家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他,批评他。刚接这个班时,我也觉得他是个让人头疼的学生。一次在进校门时,该生见了我,很有礼貌地向我这个新班主任主动问好。我当即表扬了他一句“你真有礼貌!”回到班上又郑重其事地当众表扬了他。以后再留心观察他,发现他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他有力气,会拖地,他有时能按时完成作业,他爱好体育运动,他有活力……于是我以闪光点作为转化的突破口。在一次次中肯的表扬声中,同学们讶然地望着老师,似乎在问:“老师,你怎么了?怎么老表扬这类学生?”在一次次不嫌不弃的表扬中,该生收敛了以前放肆的行为,惹祸的次数少了。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他变了,任课老师惊喜地发现他变了,该生自己也体验了另一番心境,凭味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强烈的进取心。
2、正视自己,敢于自信。自信是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是走向成功的出发点。有人说:“自信是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相信自己有力量办好一件事,就很可能成功。如果缺乏自信心,就可能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当今孩子,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迫切,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自己的夙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背负了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