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题组(七)
共15道题 限时:15分钟 满分:45分 实际得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
A.粮食酿酒 C.食物腐败
B.汽油挥发 D.木炭燃烧
3+
+3
2.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①Fe;②3C60;③NaNO2;④
( B )
B.②中表示分子的个数 D.④中表示核外电子数
A.①中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C.③中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与生存环境,下列做法合理且可行的是( A )
A.适量食用海带,可以预防缺碘性疾病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 C.将废旧电池深埋处理,以减少水土污染 D.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以减少“白色污染”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C )
A.碱:烧碱、纯碱 C.氧化物:干冰、生石灰
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 D.有机物:酒精、碳酸氢钠
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A.溶解氯化钠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制取蒸馏水 D.给液体加热
6.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含量。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A ) A.+6
B.+4
C.+3 D.+1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
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 8.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磷肥的外观与氮肥、钾肥明显不同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活性炭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性质相同 D.人体缺乏铁元素易导致贫血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D )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就是二氧化碳
B.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C.原子或分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 D.某物质经分解反应后有二氧化硫生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硫、氧元素 1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硒元素是第四周期的非金属元素
B.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4,图中的x为8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B ) 选项 A 区分的物质 软水和硬水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B 碳 铁粉和氧化铜 方法一 方法二 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分别加入活性炭,观察现观察现象 象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分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 观察二者的颜色 C D 黄金和黄铜 观察二者的颜色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加热一定质量KClO3和MnO2的混合物
B.②表示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③表示向盛有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④表示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14.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人工降雨 B.铁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作炊具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
D.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可用于焙制面包
15.异烟肼(C6H7N3O)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异烟肼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2∶14 14
B.异烟肼中N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37×100% C.异烟肼分子中H、O原子的个数比为7∶1 D.一个异烟肼分子由17个原子构成,属于氧化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