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
设计者:李安霞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以及通假字、活用词、多义词、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感悟“苏子情怀”,培养学生以乐观旷达的胸襟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感悟能力,由苏轼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有效利用投影增加课堂授课容量。 【课时设计】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 入]
一、导语设计
余秋雨先生在散文《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一起走近苏东坡。
[布置阅读]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并理出文章思路
二、阅读:
正音、解词:
[课堂练习]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壬戌( )桂棹( )余音袅袅( )幽壑( )嫠妇( )愀然( )山川相缪( )旌旗( )酾酒( )横槊( )舳舻千里( )扁舟( )匏樽( )无尽藏( 枕藉( )
字词积累,疏通课文,解释下列黑体字 1、通假字:
⑴ 举酒属客: ⑵ 冯虚御风: 2、古今异义词:
⑴ 七月既望:古义 今义 ⑵ 纵一苇之所如:古义 今义 ⑶ 冯虚御风:古义 今义
⑷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扣舷而歌之 歌而和之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狼籍( ) 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词类活用
⑴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⑵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⑶ 正襟危坐
⑷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⑸ 方其破荆州 ⑹ 渔樵于江渚之上
[引导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本文的思路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文章共有五段,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组织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并巡回指导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文意脉络 [小 结] 感情脉络 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布置作业]
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背诵课文。
[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情况:1、集体背诵;2、指定学生分段背诵;3、指定学生接龙背诵 [新 课] 一、课文理解: 研习第一段
[提 问]1、划出写景的句子,同桌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
第二课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