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初二数学第一学期统一测试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填空共十八题(36分),解答题十题(6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点复习:本次考试范围为八年级上学期,主要有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勾股定理、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考点一:全等三角形。①全等三角形定义及性质:图形的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只改变 ,不改变 。②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请认真阅读课本33页内容并深刻领会其中含义。特别是什么情况下不能判定全等。③课本25页角平分线、26页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27页直角三角形的尺规作图。④基本图形,如“K”字型全等、题目有中点时要作辅助线等。
练习:
1、(2012,8.)在△ABC中,已知∠A=∠B,且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现有下面四个结论:
①∠A=100°;②∠C=100°;③AC= BC;④AB=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已知AB=CD,那么还应添加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BC≌△CDA.则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后,仍不
能判定△ABC≌△CDA的是 ( )
A.BC=AD B.∠B=∠D=90°C.∠ACB=∠CAD D.∠BAC=∠DCA
3、如图,已知BC=EC,∠BCE=∠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答案不唯
一,只需填一个)
第2题图 第3题图
考点二、轴对称图形。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②四个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按定义、判定、性质来记忆。 认真阅读课本71页本章知识结构及69—70页的折纸与证明。 ③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④距离和最短问题。
4、下列“数字”图形中,有且仅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
5、(2011,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o,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余角是( ) A.25o B.40o或30o C.25o或40o D.50o
6、(2013,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3,3),若y轴上存在点P,使△OAP为等腰三角形(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如图,△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o形成的,若∠BAC= 150o,则∠θ=___________. 8、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下面四个结论:①DA
平分∠EDF;②EB=FC;③AD上的点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④到AE、AF距离相等的点,到DE、DF的距离也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 __.(填序号)
第7题图 第8题图 9、已知两点A(0,—2)、B(4,—1),点P在X轴上,则PA+PB的最小值是 ;点P的坐标为 。 10、(2013济宁)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
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 )
A.(0,0) B.(0,1) C.(0,2) D.(0,3)
务必完成课本75页的探索研究题目14、15、16三题。
考点三:勾股定理。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②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勾股数组。
11、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3,4),它到原点的距离是 。 12、在△ABC中,∠BAC=90o,AB=15,AC=20,AD⊥BC,垂足为D,则△ABC斜边上的高AD= . 13、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2),B(1,3),则线段AB的长度是 。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56cm,斜边上的中线为12.5cm。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考点四:实数①实数的分类②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③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及实数大小比较④实数的运算 15、在6,?349,
11?,,(1?2)0,?9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72D.5
A.2 B.3 C.4
2216、若a?9,b?16,且ab?0,则a?b的值为
A.±1 B.-1 C.±7 D.7
17、(1)81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2)若|x-3|+(y+3)2=0,则(xy)2013? 。
3考点五: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内点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能由坐标找点,由点确定坐标;③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的平移;④点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⑤建立适当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的坐标。
18、点P(m,m-2)在第四象限内,则m取值范围是 。 19、点P(2x,y)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
A2x?y;B2x??y;C?x?y;D2x?y
20、点A(a,-2)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则a= 。 21、已知点A(-1,0)、点B(4,0),点C在Y轴上,若?ABC的面积为5,则点C的坐标为 。 22、(2013?苏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3,
C的坐标为(,0),点P为斜边OB上的一个动点,则PA+PC的最小值为( )
),点
A. B. C. D. 2 23、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坐标A(1,1)、B(2,2)、C(3,-1),则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 。 24、已知点A(-3,y)与点B(x,2)关于Y轴对称,X轴上有一点C,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为 。
考点六:一次函数①图象与性质;②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③函数、方程、不等式④面积问题;⑤应用。⑥函数平移问题。(y?2x?1向下平移2 个单位,表达式为?向右平移呢?)
25、(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底边长为y,腰长为x,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直线m与直线y?2x?1关于Y轴对称,则解析式为 。 (3)函数y?26、一次函数y?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x?34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在坐标轴上有一点C,若?ABC是等腰三角形,3则这样点C有 个。
27、一次函数y1=mx+n和y2=nx+m,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
28、(1)已知y?(4?2m)x?m?4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求m的值。
(2)已知点A(-1,y1)和点B(2,y2)是y??(m2?1)x?4图象上的两个点,则y1与y2 的大小关系 。
29、下表给出的是关于某个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及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若干信息.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计算:m+2n= ▲ .
30、在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大致是( )
解答题:
19.(1)计算:
??2202013?(?2)4?3(?8)2?(?)2 (2)(?2)?327?();(3)(?1)2?4?38?20.
?312(4)已知a≥0,a+b=0,求代数式a2?3b3?a2?b2的值.
20、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4,以OA所在直线为x轴,OC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1)点B的坐标为 ▲ :
(2)求对角线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练习:1、已知点A(3,0)、B(-1,2)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上,求实数k、b的值.
2、补充习题87页5、6两题。
3、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5),且与正比例函数y?(2)k、b的值;(3)这两个图象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4、如图,一次函数y?6?x的图象,点P(x,y)是图象上的一个动点(y?0),定点A的坐标(4,0)设三角形OPA的面积为S。
(1)写出S关于y的函数表达式; (2)写出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3)动点P运动到何处时三角形OPA的面积为10? 变式:
1、已知:直线y1?3x?3与直线y2??1x的图象交于点(2,a)。求:(1)a的值;23x?6相交于点A。 2(1)求点A的坐标;(2)若y1大于y2,求x取值范围。
(3)若y1与X轴交于点B,y2 与X轴交于点C,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4)若点D与A、B、C能构成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
2、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A(2,3),L1与X轴交点为(-1,0),L2与Y轴交点为(0,-2)。 (1)求直线L1、L2的函数表达式;
(2)当X取何值时,两个一次函数的值都大于0?
(3)直线L1与Y轴分别交于点M,直线L2与X轴交于点N,求四边形OMAN的面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