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ZnO+C【解析】 【详解】
2Zn+CO2↑或2Cu2O+C4Cu+CO2↑
(1)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导电性,所以铁可以制成铁锅,铜可以制成铜线;
(2)“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
(3)800℃时,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
ZnO+CO2↑;
碳具有还原性,碳与氧化锌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ZnO+C
2Zn+CO2↑;
碳和氧化亚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O+C
4Cu+CO2↑。
13.(1)Fe2O3+3H2SO4=Fe2(SO4)3+3H2O;(2)CaO+H2O=Ca(OH)2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1)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Fe2O3+3H2SO4=Fe2(SO4)3+3H2O;(2)CaO+H2O=Ca(OH)2
13
14.(1)B(2)A Na2CO3+2HCl==2NaCl+CO2↑+H2O
(3)因为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引入了新杂质 【解析】
试题分析:用化学方法区别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可以利用米醋,因为米醋是一种酸,会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两种方案中A合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因为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引入了新杂质,所以B不合适。
考点:物质的鉴别 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 15.(1)C (2)OH-
(3)H+ + OH- == H2O(或氢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4)① CO2 + Ba(OH)2 == BaCO3↓+ H2O ② Ba(OH)2 + Na2SO4== BaSO4↓+ 2NaOH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碱与盐的反应要生成沉淀,故不是所有的碱都能与碳酸钠反应,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2)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由于碱能电离出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3)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4)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钡和水:CO2 + Ba(OH)2 == BaCO3↓+ H2O;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Ba(OH)2 + Na2SO4== BaSO4↓+ 2NaOH。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4
16.长颈漏斗 2KClO32KCl+3O2↑ 。 Zn+H2SO4=ZnSO4+H2↑ 浓硫
酸 ② A E 。 【解析】 【详解】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2KCl+3O2↑;
(3)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同时生成硫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为了使混合气体充分与浓硫酸接触,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②处通入; (4)根据“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可知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根据“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知,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收集装置是E。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7.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CO2+Ca(OH)2=CaCO3↓+H2 O 紫色石蕊试液 在烧杯中放两支点燃的高度不同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15
【解析】 【详解】
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 O;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会由下往上扩散使蜡烛熄灭,所以设计的实验为:在烧杯中放两支点燃的高度不同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故答案为:(1)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2)CO2+Ca(OH)2=CaCO3↓+H2 O; 紫色石蕊试液;
在烧杯中放两支点燃的高度不同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18.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Fe 、 Cu ZnSO4
【解析】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所以A为氧化钙;B为氧化钙和水的反应生成物氢氧化钙;I能与氢氧化钙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I为碳酸钠,C为碳酸钙白色沉淀;D为蓝色沉淀,则D为氢氧化铜,G为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蓝色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