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0 5:53: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基础上的,以贸易政策的“转移利润”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作为政府干预的经济的新支点,通过支持和限制性措施来扶持异国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力的对外贸易政策。它对于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和各国制定国际贸易政策主张方面提出了不同见解。它不仅论证了政府对外贸干预的合理性,而且为各国政府发展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指导。本文在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其实施的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实践,进一步探讨了该理论对我国制定实施对外贸易政策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 战略性贸易政策 竞争力 0 引言

在国际贸易中,按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这种比较优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对于政府来说,其最佳的政策是保持一种完全不干预的姿态,该理论可以用于解释要素禀赋及技术水平相差很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活动。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兴起,要素禀赋及技术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要远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那么,这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

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大于产业间的贸易的这些现象。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贸易理论则由格罗斯曼(Grosman),布兰德(Brander)等人提出,即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Strategic trade policy),后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对于战略性贸易政策来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尤其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是其生产发展的基础。对于规模经济来说,通常可以分为“狭义”、“广义”,其中,狭义的规模经济是指厂商自身的规模经济,或者称为内部规模经济。广义的规模经济主要包括技术外部经济与金融外部经济。 通常情况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这种理论是政府通过政策对外国厂商的出口利润进行剥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本国同产业的发展。另一种是以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外部经济”理论。

1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达国家兴起的动因

1.1 微观因素:贸易产业内的新变化 ①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比重迅速上升。在世界出口总额中,制成品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技术密集度更高的产品增长最为迅速,其比重在出口总额中由1963年的27%上升到1987年的39%。②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50年代,

世界贸易总量的40%集中在工业发达国家之间。③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对于工业国来说,传统的“出口制成品一进口初级产品”的贸易模式发生变化,出口、进口并存的“产业内贸易”的现象在同一产业普遍存在。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战后以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跨国公司都获得空前发展。⑤在国际竞争中,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战后,在汽车、消费性电子产品,半导体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迅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并且出现取代老工业国的趋势。 1.2 宏观因素:政治环境的新变化 ①苏联解体、冷战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并且逐步打破超级大国对立的格局。冷战时期,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有所放纵日本和西欧各国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②在国际市场上,欧、日、美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美、日、欧自80年代以来,围绕关键技术、关键产业及其市场等展开竞争。③日本、西欧的贸易政策对美国构成威胁。日本、西欧在战后对经济发展进行政府干预,这种政府干预在高科技产业中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对出口的高科技产品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对高科技产品的进口设置壁垒,使得美国在高科技应用领域处于劣势地位。

2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2.1 战略性贸易政策认为自由贸易优于闭关锁国 对于现代贸易来说,新贸易理论认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垄断竞争和工业品制成贸易,并且产品的多元化、差异性成为现代国际生产的侧重点。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逐渐通过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2.2 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培养国家竞争优势 对于一国来说,传统的国际贸易所强调的比较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逐渐弱化。在现代经济贸易中,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这是一国兴衰的根本所在。一国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政府保护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拓宽市场范围,增加出口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不足之处 战略性贸易政策作为一种发展政策,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政府能否“优选”具备战略地位的产业或部门;其次,竞争对手的反应能力;第三,国内市场具有完善的经济体系,拥有庞大的的国内市场,使国内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

3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达国家的实践分析

美欧等发达国家最先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践证明,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具备可行性。(以美国、

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lwlq7bd3t1cf865breu5a66i6tmib010x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