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各相关主体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各环节工作中的责任(第三十八条);
10.完善了地震灾害保险制度
11.完善了地震分级响应机制
建立了四级地震响应机制,与国家相关法律及预案相对接;对各级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应当预案的启动进行了规定(第四十九条);
对救援力量的统一部署以及外国救援力量的调配进行了规定(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七第);
12.完善了震情、灾情上报和发布制度
13.完善了震后紧急措施制度
14.完善了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制度
15.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第六十四条);建立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制度(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
规范了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和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第六十九条);
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的要求、遵循的原则、善后处置、强化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第七十条至七十四条)
16.完善了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一方面,对管理部门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行政不作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另一方面,对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 (三)未作实质修改的法律制度
1.军队参与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制度
2.地震监测台网的统一规划与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3.地震预报统一发布制度
4.建设工程抗震加固制度
5.地震应急预案制度
三、贯彻实施
(一)完善配套法规规章
修订或者制定相关配套的法规规章,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防震减灾法》的新规定和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推进《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修订工作;
二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要根据《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和实际需要,推进防震减灾地方法规的修订工作;
三是,对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些工作,比如地震紧急救援、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活动
断层探测等,各地要加强研究,条件成熟的可以先行推进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 四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实施时间较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规章,逐步上升为地方法规;
(二)推进法制宣传教育
1.强化干部职工的法制培训。 2.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要积极推进防震减灾法律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台站等主题活动。针对不同宣传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活动。
3.开展好重要纪念日的宣传活动。 4.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和阵地建设。通过举办宣传骨干培训班,增强防震减灾普法工作者的能力。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地震行政许可审批,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关,为首府提供公共安全保障。
减灾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防震减灾法的宣传力度,提升市民防震减灾意识。与此同时,引导业主做好地震行政许可审批,严格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要求,做好工程安全性评价。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组织防震减灾行政执法检查,引导新立项的工程业主自觉做好安评工作。 第一,要做到依法执法。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坚持实体合法、程序合法.要健全地震行政执法的规章制度。执法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执法资格。
第二,要做到敢于执法。行政执法权,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神圣权力。建立执法责任制,将执法工作的责任层层落实,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
第三,要做到善于执法。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不能以罚代管。要探索与其他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的途径,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四)加强法制监督检查
(五)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要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创新管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
要研究进行社会管理的有效措施,实施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工作内容不同、性质不同,工作方式、方法也不同;
要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切实改变忙于事务、疏于管理,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的现象;
(七)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地震部门的工作宗旨是保障全社会的地震安全。
(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要拓展公开渠道,改善公开方式,方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和查询防震减灾政务信息。
一是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
二是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三是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
四是规定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与1997年颁布的原《防震减灾法》相比,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中的相关规定更加细致、明确。
新法中增加了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
新法还增加了有关农村抗震设防的规定,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从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建设示范工程,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
保证新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是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的重要工作职责。《防震减灾法》提出,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近年来的震害经验表明,按照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建造的房屋建筑能够基本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为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的相关要求,要进一步总结汶川大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情况,积极组织全面修订相关工程建设标准,提出建筑工程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建筑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这类建筑的抗震性能。
应进一步加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工作,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中小学校、统建住宅和其他限额以上工程,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按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杜绝无证设计、无设计施工和无抗震措施工程。 篇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方案与总结 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方案 南陇小学 2015.05
南陇小学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方案
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及宣传平台,创新宣传形式、明确宣传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大力开拓社会资源,将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引向深入” 三、活动时间:2013年5月1日——5月31日 四、成立防震减灾工作小组: 组长: 蔡纯新 副组长: 蔡楚强
成员:杨汉雄 蔡健真 郑越豪 蔡安东 赖泽鑫 郑罗明 邹锐森及各班主任 五、活动要求:
2.全校进行防震逃生演练,通过演习,巩固安全逃生的知识。 3.每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组织学生观看宣传展板。
南陇小学
2015年5月3日 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总结 南陇小学 2015.05
南陇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7个“防灾减灾日”,5月为防震减灾宣传月。 一、明确活动主题
活动开始,学校就将今年的防灾减灾实施方案通报给全体师生,积极发动全体师生投入到“防灾减灾”活动中来。 二、组织领导
学校在5月初就成立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三、积极组织相关活动
(1)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2)5月12日是我国第7个“防灾减灾日” (3)减灾知识进课堂 安全意识传万家 (4)学习减灾知识 营造安全家园
2、组织各班开展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
(1)出版了一期《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栏。(2)各班组织学生观看宣传展板,并要求三到六年级同学写出观后感。(3)各班利用班会或专门利用安排时间,组织本班同学都分享了同学之间的避险经历和避险经验和我发现的家庭灾害风险隐患交流。(4)在5月8日,开展了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5)各班均能在本周上好一堂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主题班会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