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工程活动的分析研究。
(3)功能定义(功能分析)
任何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即功能,这是存在于产品中的一种本质。为了弄清功能的定义,根据功能的不同特性,可以先将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按功能的重要程度分类,产品的功能一般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基本功能就是要达到这种产品的目的所必不可少的功能,是产品的主要功能,如果不具备这种功能,这种产品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辅助功能是为了更有效的实现基本功能而添加的功能,是次要功能,是为了实现基本功能而附加的功能。
·按功能的性质分类,功能可划分为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使用功能从功能的内涵上反映其使用属性,而美学功能是从产品外观反映功能的艺术属性。
·按用户的需求分类,功能可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必要功能是指用户所要求的功能以及与实现用户所需求功能有关的功能,使用功能、美学功能、基本功能、辅助功能等均为必要功能;不必要功能是不符合用户要求的功能,又包括三类:一是多余功能,二是重复功能,三是过剩功能。因此,价值工程的功能,一般是指必要功能。
·按功能的量化标准分类,产品的功能可分为过剩功能与不足功能。过剩功能是指某些功能虽属必要,但满足需要有余,在数量上超过了用户要求或标准功能水平。
不足功能是相对于过剩功能而言的,表现为产品整体功能或零部件功能水平在数量上低于标准功能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要。
·按总体与局部分类,产品的功能可划分为总体功能和局部功能。总体功能和局部功能之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它以各局部功能为基础,又呈现出整体的新特征。
上述功能的分类不是功能分析的必要步骤,而是用以分辨确定各种功能的性质及其重要的程度。价值工程正是抓住产品功能这一本质,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分析研究,正确、合理地确定产品的必备功能,消除多余的不必要功能,加强不足功能,削弱过剩功能;改进设计,降低产品成本。因此,可以说价值工程是以功能为中心,在可靠地实现必要的功能基础上来考虑降低产品成本的。
功能定义就是根据收集到的情报和资料,透过对象产品或部件的物理特征(或现象),找出其效用或功用的本质东西,并逐项加以区分和规定效用,以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要求描述的是产品的“功能”,而不是对象的结构、外形或材质。因此,功能定义的过程就是解剖分析的过程,如图1Z101073-1所示。
产品名称 功能名称 物理特性 功能特性 图 1Z101073-1 功能定义过程
功能定义的目的是:①明确对象产品和组成产品各部件的功能,籍以弄清产品的特性;②便于进行功能评价,因功能评价的对象是产品的功能,所以只有在给功能下定义后才能进行功能评价,通过评价弄清哪些是价值低的功能和有问题的功能,才有可能去实现价值工程的目的;③便于构思方案,对功能下定义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为对象产品改进设计的构思过程,为价值工程的方案创造工作阶段做了准备,有利于方案构思。
(4)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是用系统的观点将已经定义了的功能加以系统化,找出各局部功能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用图表形式表达,以明确产品的功能系统,从而为功能评价和方案构思提供依据。通过整理要求达到:
·明确功能范围:搞清楚几个基本功能,这些基本功能又是通过什么功能实现的。 ·检查功能之间的的准确程度,定义下得正确的就肯定下来,不正确的加以修改,遗漏的加以补充,不必要的就取消。
·明确功能之间上下位关系和并列关系,即功能之间的目的和手段关系。
功能整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功能系统图。功能系统图是突破了现有产品和零部件的框框所取得的结果,它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方式,将定义的功能连接起来,从单个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是该产品的设计构思。其一般形式如图1Z101073-2所示。
F11 F1 F12 F13 F21 F F2 F22 F23 F31 F3 目标 手段 F32 F33 目标 手段
在图1Z101073-2中,从整体功能下开始,由左向右逐级展开,在位于不同级的相邻两个功能之间,左边的功能(上级)称为右边功能(下级)的目标功能,而右边的功能(下级)称为左边功能(上级)的手段功能。
(5)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是在功能定义和功能整理完成之后,在已定性确定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定量的确定,即评定功能的价值。
如前所述,价值V是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成本C是以货币形式来数量化的。问题是功能下也必须数量化,即都用货币表示后才能把两者直接进行比较。但由于功能性质的不同,其量度单位也就多种多样,如美学功能一般是美、比较美、不美等概念来表示,它是非定量的。因此,功能评价的基本问题是功能的数量化,把定性指标转化为数量指标,为功能与成本提供可比性。
功能评价就是找出实现功能的最低费用作为功能的目标成本,以功能目标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功能现实成本的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功能价值)和两者的差异值(改善期望值),然后选择功能价值低、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对象。功能评价的程序如图1Z101073-3所示。
评价对象 确定现实成本C 确定功能价值F 计算功能价值V 计算成本改善期望值△C
图1Z101073-3功能评价的程序
·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与一般的传统的成本核算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两者相同点是指它们在成本费用的构成项目上是完全相同的;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是以对象的功能为单位,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是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单位。因此,在计算功能现实成本时,就需要根据传统的成本核算资料,将产品或零部件的现实成本换算成功能的现实成本。具体他讲,当一个零部件只具有一个功能时,该零部件的成本就是它本身的功能成本;当一项功能要由多个零部件共同实现时,该功能的成本就等于这些零部件的功能成本之和。当一个零部件具有多项功能或同时与多项功能有关时,就需要将零部件成本分摊给各项有关功能,至于分摊的方法和分摊的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成本指数的计算。成本指数是指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所占的比率。 计算式如下:
CI?CiC
(1Z101073-1)
式中 CI——第i个评价对象的成本指数;
Ci——第i个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 C——全部成本。
·功能评价值下的计算。对象的功能评价值F(目标成本),是指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可以根据图纸和定额,也可根据国内外先进水平或根据市场竞争的价格等来确定。它可以理解为是企业有把握,或者说应该达到的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从企业目标的角度来看,功能评价值可以看成是企业预期的、理想的成本目标值。功能评价值一般以功能货币价值形式计算。求功能评价值的方法较多,常用功能重要性系数评价法:这种方法是把功能划分为几个功能区(即子系统),并根据备功能区的重要程度和复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