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习题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6:45: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服务等方面的交换活动。从国际范围来看,它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称。

2. 对外贸易亦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他国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3. 贸易差额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的差额。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顺差,也叫贸易出超;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也叫贸易入超;如二者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4.对外贸易依存度,简称外贸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在其国

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外贸依存度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的依赖程度。

5.无形贸易,是指非物质形态商品的进出口。一般来说,无形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6.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按提供服务的方式,把服务贸易定义为跨境交付、

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形式。

7. 知识产权贸易是指以知识产权为标的的贸易,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转让等内容。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商标地理标识、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披露的信息等。

8.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一国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9.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服务交换关系的总和(或领域)。 二、判断题

1.× 2. × 3. × 4. ∨ 5. ×

三、单项选择题

1.C 2. C 3. A 4. C 5. C 6. D 7. A 8. C 四、多项选择题

1.ACD 2.ADE 3.BCE 4.ACDE 5.ABDE 6.ABCDE 7.ABCD 8.AC 五、简答题

1.国际贸易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

答案提示:按不同的标准,国际贸易主要可分为以下七类:按商品的流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按按照商品形态和内容的不同划分为有形贸易、无形贸易;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划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按照结算方式的不同划分现汇贸易、记账贸易、易货贸易;按照贸易参加国或地区数目的不同划分双边贸易、三角贸易和多边贸易;按照贸易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对销贸易;按贸易过程中是否使用单证等商业文件划分为有纸贸易、无纸贸易

1 2.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提示: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国家的形成。

3.简述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作用。

答案提示:国际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决定性因素。

4.简述国际贸易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提示: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国际贸易作为本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4)调节国内市场供需 (5)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 六、案例分析题

1.2006年12月,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说,中国仅仅是“世界加工厂,”而不是“世界工厂”。在贸易增值链条上,跨国公司只是把中国当作其庞大的全球生产体系的最后组装地,即中国处在“微笑曲线”最底端。例如,芭比娃娃单价20美元,中国只能获得25美分。

试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

“微笑曲线”是针对一国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后出现的在世界生产价值链中处于最低端的情况而言的,即“微笑曲线”是指左端的知识产权开发企业和右端的品牌销售企业,创造了较高附加值,而弧底部分的成品装配和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则是“流汗多拿钱少”。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以廉价劳动力和低水平技术生产加工产品,不重视研发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创建,导致在世界生产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组装费。要想改变“世界加工厂”的角色,中国必须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以品牌闯市场,提升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日本在1949年9月公布实施《经济复兴五年计划》,确立了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后,利用其缔约国的地位和权利,通过贸易谈判消除了西方国家对日本商品的歧视政策,扩大对其出口,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的农业和幼稚产业,成功实现了贸易立国的目标。到60年代末,日本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那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日本何以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外贸易对日本经济有什么影响?

简要分析:

日本在战后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外因与战后美国的扶持及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关,内因中日本制订的贸易立国的政策功不可没。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自然资源贫乏,发展经济的条件并不优越。但日本紧紧抓

2 住了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确立了通过进出口贸易带动发展国内经济的思路。也就是通过进口相对廉价的自然资源,利用技术优势,加工高附加值的成品再出口,通过出口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了经济成功。

日本成功对我们的启示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并不一定是经济大国与强国。只有制订科学的符合本国发展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走技术创新之路,才是国家发展与强盛的根本。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斯密认为,一国应该依据生产成本来判断生产某种商品的优势。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及费用越低,就说明该国在此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一国应当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与他国进行交换本国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2.比较优势:李嘉图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不一定要生产自己成本绝对低的产品,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也可获得劳动时间的节约和更大的利益。

3.幼稚工业保护:以生产力理论作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论为依据,以保护关税为核心,提出落后国家发展经济的理论学说——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幼稚工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4.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追随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在投资乘数原理的基础上引申提出的。他们认为,在开放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不仅受制于投资乘数,还受到对外贸易乘数原理的制约。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倍增国民收入的作用;而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倍减国民收入的作用。

5.生产要素禀赋: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裕度是从一国整体的角度来衡量其要素禀赋状况,即一国所拥有的某种(或各种)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

6.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计算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中所含的资本和劳动的密集程度,其计算结果是,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商品更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这个验证结果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正好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反论”或“里昂惕夫之谜”。

7.产业内贸易: 不同国家在同一个产业部门内部进行贸易的现象,即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产业的产品,国际进行同产业的产品差异化竞争,称为产业内贸易 二、判断题

1.× 2.∨ 3× 4.∨ 5. ×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BD 3.ABC 4.ABD 5.ACDE 1.简述大卫·李嘉图相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李嘉图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有的国家即使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中成本都不低于他国,也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取更大的利益,即各国不一定要生产自己成本绝对低的产品,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也可获得劳动

3 时间的节约和更大的利益。比较优势理论第一次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分工基础不仅限于绝对成本优势,只要各国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相对差异,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因而该理论被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

2.评述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答:(1)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建立在短期和长期的动态分析基础上。强调动态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意义,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当一国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发展过程中时,短期利益的取得有可能丧失该国生产力的发展,结果将失去长期经济发展的利益。从这一分析出发,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存在明显的合理性,确立了该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在现实经济发展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以该理论为依据,允许一国为刚刚建立、尚不具备竞争力的工业采取保护措施。

(2)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对经济落后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具较大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例如,生产力理论中的关于“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有力的理论说服力。李斯特的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以保护贸易为过渡和仅以幼稚工业为保护对象的主张,说明了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并不是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简单否定,揭示了建立本国高度发达的工业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在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与古典学派的国际价值理论相对立,片面强调国家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对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较为混乱。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在实践中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保护对象的选择问题。正确选择保护对象是幼稚工业保护政策成败的关键,但在具体操作上很难确定符合幼稚工业的条件;二是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产业政策(如生产补贴)和征收关税都可以取得保护工业的效果。产业政策使社会损失较小,能刺激企业生产效率,但损失关税收入增加财政支出。保护幼稚工业的传统手段是征收关税,保护本国工业。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裕度是从一国整体的角度来衡量其要素禀赋状况,即一国所拥有的某种(或各种)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就是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论;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

要素供给比例论:(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2)各国不同的商品成本比例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3)各国不同的要素价格比例又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供给比例造成的。

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俄林认为各国要素供给比例的不同引起要素价格的差异。要使要素价格趋于相等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达到(1)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2)商品的国际贸易。

4.从理论上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有哪些?

答:(1)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2)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3)不同国家产品和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叠使得相互间的产业内贸易成为可能。(4)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

4

搜索更多关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习题答案 的文档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m1ia0z7hi9kcek7h0u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