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1.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把我们党视为翻身求解放的旗帜,并在党的领导下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筑成摧不垮、打不破的铜墙铁壁,谱写了陷敌于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的恢宏史诗;和平建设时期,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首创精神,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由此可见,人民群众( )
①是指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②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也反映出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②③④正确。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①观点错误。
2.“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段话强调(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结的 答案B 解析“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强调了重视人民群众地位和作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干肢不符,应舍去。
3.“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旦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这种观点( )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B 解析题中材料“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否认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题中材料“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旦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过分夸大了英雄历史人物的作用。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不能入选。
4.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这主要是指(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离开了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D.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根据题意的理解进行选择。广大劳动群众创造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是物质财富的创造,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选B项。
5.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听别人讲故事搜集材料。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设立茶馆,通过听别人讲故事搜集材料”,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文化财富创造中的作用,②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项。
6.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我国的改革向前推进到了“深水区”。要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我们应( ) A.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B.实现生产力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C.消除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D.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答案A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推进各项改革,我们应尊重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选出A项。推动生产力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项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客观的,各项改革就是为了解决基本矛盾,C项错误。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而不是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D项错误。
7.读漫画《独家见解》,某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错误在于( )
独家见解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背离了客观规律 ②忽视了群众实践是精神财富发展的源泉 ③没有认识到只有依靠群众才能相信群众 ④认为领导干部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漫画中的做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群众生活,违背文化发展规律,忽视了群众实践对文化发展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③颠倒了相信群众与依靠群众的关系,④否定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观点均错误。
8.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歌风韵的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这表明( ) 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我们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C.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D.尊重实践与尊重人民群众不可分离 答案A 解析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的,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9.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期盼的重要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说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哲学依据。
答案(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既要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又要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主要包含两条有效信息,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结合题目限定知识可知,前者的理论依据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后者的理论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D 解析仔细研读“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为什么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故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正确答案是D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