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 (山西专用):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9(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三模拟)“轻轨电车”是近年新兴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所示),
当电车开动时,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该接触点上的材料选用较为合适的是
A.金刚石 C.石墨 答案:C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 C.钢铁
B.黄铜 D.水银
( )
B.铝 D.铜
解析:合金是介于纯净物和混合物之间的一种具有多种金属特性的物质。根据不同的需要,可进行适当的金属熔合以制得不同性能的材料。如题中的“硬”、“黄”、“钢铁”均是不同的性能的反映。水银不是合金而是一种单质。
答案:D
3.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融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
熔点(℃) 沸点(℃) 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A.Cu和Al C.Fe和Na 答案:C
4.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Na 97.5 883 Cu 1083 2595 Al 660 2200 Fe 1535 3000 ( )
B.Fe和Cu D.Al和Na
( )
1
A.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B.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C.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D.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
电解
解析: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制取Al:2Al2O3(熔融)=====4Al+3O2↑,用电电解
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取Mg:MgCl2(熔融)=====Mg+Cl2↑;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性质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答案:A
5.下列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钠相同的是 A.银 C.铁
B.铝 D.铜
( )
解析:A项,采用热分解法;B项,与钠一样采用电解的方法;C项和D项均是采用热还原法。
答案:B
6.(双选)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解析:A项:合金的熔点比任何一种成分的纯金属低;D项:生成Cu2(OH)3Cl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BC
7.(2013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将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反应后取一定量的反应液,加入盛有水的反应器(如烧杯)中,A项错误;应该用红热的铜丝,B项错误;Cu水解,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不到无水CuCl2固体,C项错误;铜绿溶于盐酸,故可用盐酸除去铜绿,D项正确。
2
2+
答案:D
8.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CuH不稳定,易分解:CuH在氯气中能燃烧;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以下有关它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 )
A.“另一种反应物”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B.“另一种反应物”一定具有还原性 C.2CuH+3Cl2点燃,2CuCl2+2HCl D.CuH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
解析:CuSO4中Cu为+2价,CuH中Cu为+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的“另一种物质”一定具有还原性。
答案:A
9.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Mg C.Al
3+2+
2+
( )
B.Cu D.AlO2
+
2+
+
3+
-
解析: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有:Mg+2H=Mg+H2↑,2Al+6H=2Al+3H2↑,向滤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发生的反应有H+OH=H2O,Mg+2OH=Mg(OH)2↓,Al+4OH=2AlO2+2H2O,过滤后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AlO2、OH。
答案:D
10.“神九”飞天,标志着中国的航空铝材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下面关于铝合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
+
-
2+
-
3+
-
-
A.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低 B.高温铝液易被氧化,铝合金应在熔剂层覆盖下熔炼 C.镁铝合金耐腐蚀,但能被烧碱腐蚀 D.镁铝合金在冷的浓H2SO4中钝化 解析:Mg在冷的浓H2SO4中不钝化。 答案:D
11.(2012年东城区高三期末教学统一检测)下列实验的前后,铜的质量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立即插入乙醇 B.铜片放入酸化的硝酸钠溶液 C.铜和铁的混合物放入稀硝酸 D.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放电
解析:A项,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立即插入乙醇,铜是乙醇催化氧化的催化剂,铜丝在
3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B项相当于有硝酸存在,铜片能溶解,其质量减小;C项,铁比铜活泼,铁一定溶解,但铜不一定溶解,即其质量不一定减小;D项,铜和锌分别作正极和负极,锌溶解,而铜不溶解,故铜的质量不变。
答案:B
12.(2013届山西省高三四校联考Ⅰ)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a g,加入2 mol·L
-1
的硫酸溶液50 mL,恰好完全溶解,若将a g的该混合物在过量的CO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A.1.6a g C.(a-3.2) g
B.(a-1.6) g D.无法计算
2-
-1
( )
解析:由守恒关系得:n(O)=n(SO4)=2 mol·L×0.05 L=0.1 mol,m(O)=0.1 mol×16 g·mol=1.6 g,故元素Cu和Fe的质量和为(a-1.6) g。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8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发明了“湿法炼铜”,是湿法冶金的起源,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项重大贡献,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里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可能是碳酸铜一类物质,把其溶于酸中得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即可得铜。
(1)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在人们使用铜、铁之前,人们就使用黄金和白银作为饰物和货币;历史上的“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而近百年来才大量使用铝制品,试分析人类使用这些金属时间的历史事实与金属活泼性的冶炼难易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碳酸铜难溶于水但溶于酸发生反应:CuCO3+2H===Cu+CO2↑+H2O,再加入铁粉可发生置换反应:Fe+Cu===Fe+Cu。
(2)由题意可知,人类使用金属从早到晚的顺序为Au、Ag、Cu、Fe、Al,比较它们的活泼性可得如下结论:金属越不活泼越易冶炼,使用的时间越早。
答案:(1)CuCO3+2H===Cu+CO2↑+H2O,Cu+Fe===Cu+Fe (2)金属越不活泼越易冶炼使用时间越早
14.(14分)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乙醇及稀硫酸,熔点422℃,沸点1366℃,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以粗盐水(含Ca、Mg、SO4等杂质)、Cu、稀硫酸、SO2等为原料合成CuCl的工艺流程如下:
2+
2-
2+
+
2+
2+
2+
2+
2+
+
2+
-1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