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科学讲义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及原子结构
班级名称: 八年级科学 授课日期: 授课主题
课时数:2小时 时间段: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及原子结构 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模型、符号概念及分子原子的区别 2.掌握原子的结构 涉及到原子结构的计算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知识梳理】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一样。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
-26-10米。千克。(2)不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 1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1、【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钠离子(Na+)、铜离子(Cu2+)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42-) 四、元素和同位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AZX左下角数字Z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A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课后练习
1. 下列粒子(微粒)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电子 2. 化学变化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
? 2
3. 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4.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是实心的球体
5.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铜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 B.氮气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 7.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 B.氯离子失去电子变成氯原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8. 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容量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某种锂原子中含有 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3 B. 4 C.5 D.7 9 .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0.对某种离子变成原子的下列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C.既不需得到电子,也不需失去电子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B. 氢原子结合成氢气
行了动的
? 3
C. 氧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水分子聚集成水
D. 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 12.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 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