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不断深入。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欧洲联盟成立 ②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 A.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B.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解析: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于1991年,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是在2002年。 答案:A
2.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是指( ) A.时装 C.欧元
B.欧共体 D.欧盟宪法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口袋里的欧洲”是个形象的比喻,它指的是欧元。 答案:C
3.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
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组织都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故A项错误;欧洲联盟的性质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它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故B项正确;三个组织都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而不是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故C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故D项错误。 答案:B
4.1989年问世的某国际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
该组织的标志是( )
解析:由材料中时间“1989年”及该组织的宗旨可以判断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再判断四幅图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2006年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几乎是非成员平均水平的两倍。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各成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政治体制的多样性 C.社会模式的多样性 D.APEC的组成方式
解析:A、B、C三项不是推动因素,亚太经合组织的组成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的状况和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故选D项。 答案:D
6.“成员国差异大;论坛性质;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符合该特征的区域集体组织是( ) A.EU C.NAFTA
B.APEC D.ASEAN
解析:欧盟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差异大,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是论坛性质,采取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方式,故B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并非论坛性质,故C项错误;东南亚国家联盟非论坛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B
7.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下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三特点的是( )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A.欧洲联盟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银行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对应模式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应模式二,世界银行属于世界性的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区域性经济论坛,其原则是升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与共同利益,正是模式三的体现。 答案:C
8.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认为( )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解析:该题实际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可知该学者认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部分地区经济一体化,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月1日,欧盟完成第六次东扩,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吸收为成员国,欧盟成为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达4.8亿、疆域400多万平方千米、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欧元的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幅图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由欧共体改为欧盟,说明一体化进程有何实质性的变化?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可从经济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