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增大回油管路的管径,减少回油管路的弯头数量,使回油
畅通;
(6) 阀板、密封油箱油接头等结构的设计要合理。 四、 治理方法
(1) 将松动的油接头进行复紧;
(2) 将漏油的油接头“O”型圈进行更换;
(3) 采用特殊的扳手对位置狭小的油接头进行复紧。
2.3.5 皮带运输机打滑 一、 现象
皮带运输机打滑,驱动辊旋转而皮带不转,螺旋输送机排出的土堆积在皮带运输机的料口,甚至堆积在隧道内,影响盾构推进。
二、 原因分析
(1) 皮带的张紧程度不够;
(2) 皮带运输机的刮板刮土不干净,黏附在皮带上的土被带到
驱动辊上,使皮带打滑;
(3) 在螺旋机中加水过多,或排出的土太湿,水或湿土流到皮
带反面,引起皮带打滑;
(4) 推进结束时未将皮带机上的土排干净就停机,下一次皮带
运输机重载启动,使皮带打滑。 三、 预防措施
(1) 在皮带安装并运行了一段时间后,皮带会变松,应将皮带
张紧装置重新调节到适当的位置;
(2) 经常调整刮板的位置,使刮板与皮带间的空隙保持在
1~1.5mm之间;
(3) 注意观察螺旋机内排出的土的干湿程度,调整加水流量; (4) 每次推进完毕,应将皮带运输机上的土全部排入土箱,皮
带运输机启动时应是空载启动。 四、 治理方法
33
清理驱动辊上黏附的粘土,清理皮带上黏附的粘土,进一步张紧皮带,如张紧装置已调节到极限位置,应将皮带割短后重新接好再进行张紧。
2.3.6 千斤顶行程、速度无显示 一、 现象
千斤顶行程、速度无显示,盾构推进控制困难。 二、 原因分析
(1) 冲水清理时有水溅到千斤顶行程传感器,使传感器损坏,
无法检测数据;
(2) 拼装工踩踏在千斤顶活塞杆,损坏了传感器的传感部件,
使传感器无法检测数据;
(3) 传感器的信号线断路,使信号无法传送到显示器。 三、 预防措施
(1) 进行清理时避免用水冲洗,以免电器设备漏电、短路等情
况的发生;
(2) 设计作业平台,使拼装工不站立到千斤顶活塞杆上作业; (3) 传感器的信号线布置部位要适当,施工人员注意不要踩踏
到电线。 四、 治理方法
损坏的传感器进行更换;
检查线路的断点,重新接线,恢复系统。
2.3.7 盾构内气动元件不动作 一、 现象
盾尾油脂泵、气动球阀等气动元件不动作,使盾构无法正常推进。 二、 原因分析
(1) 系统存在严重漏气点,压缩空气压力达不到规定的压力值; (2) 受水汽等影响,使气动控制阀的阀杆锈蚀卡住;
34
(3) 气压太高,使气动元件的回位弹簧过载而疲劳断裂,气动
元件失灵。 三、 预防措施
(1) 安装系统时连接好各管路接头,防止泄漏。使用过程中经
常检查,发现漏点及时处理;
(2) 经常将气包下的放水阀打开放水,减少压缩空气中的含水
量,防止气动元件产生锈蚀;
(3) 根据设计要求正确设定系统压力,保证各气动元件处于正
常的工作状态。 四、 治理方法
(1) 找出气路中的漏气点,进行堵漏,恢复系统压力; (2)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件。 2.4
隧道压浆
2.4.1 浆液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 一、 现象
在盾构推进过程中,由于注浆浆液质量不好,使注浆效果不佳,引起地面和隧道的沉降。 二、 原因分析
(1) 注浆浆液配合比不当,与注浆工艺、盾构形式、周围土质
不相适应;
(2) 拌浆计量不准,导致配合比误差,使浆液质量不符合要求; (3) 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4) 运输设备的性能不符合要求,使浆液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离
析、沉淀。 三、 预防措施
(1) 根据盾构的形式、压浆工艺、土质情况、环境保护的控制
要求及经济效益正确设计浆液配比,并通过试验,使其符合施工要求;
(2) 选用计量器具应在满足合理的精度前提下,考虑使用简单
35
可靠。同时应保养好计量器具,定时作检定。发现计量器具精度误差超标,应及时校正或换新;
(3) 对拌浆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各种材料采购的
渠道,并附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单。应按规定对材料进行质量抽检;
(4) 拌浆设备的工作环境差,使用中要注意维修保养,经常清
洗拌浆机。如在使用中机械发生故障应及时修复,不能让设备带病作业。定期检修保养拌浆设备,保证其工作性能; (5) 浆液的输送应视浆液的性能而定,选择合理的输送方法。
用管路输送时,管子的直径要适当;用拌浆车输送时,拌浆车上的拌浆机应有充分的搅拌能力;
(6) 加强对拌制后浆液的检测,要确保浆液的质量符合施工所
需。 四、 治理方法
(1) 不符合要求的浆液重新进行拌浆; (2)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不得使用;
(3) 如浆液经使用确认配比设计不合理,应及时作配合比的设
计和试验、最后决定出实际应使用的配合比; (4) 更换浆液运输设备,以适应浆液性能及压浆工艺。
2.4.2 沿隧道轴线地层变形量过大 一、 现象
沿隧道轴线地层变形过量,引起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损坏。
二、 原因分析
(1) 盾构开始掘进后,如不能同步地进行注浆或注浆效果差,
则会产生地面沉降;
(2) 盾尾密封效果不好,注浆压力又偏高,浆液从盾尾渗入隧
道,造成有效注浆量不足;
(3) 浆液质量不好,强度达不到要求,不能起到支护作用,造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