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三单元 课型:新授课 课时编号: 主编人:赵小娟 崔广飞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学生姓名: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评价等级 评改人 1、反复诵读诗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鉴赏诗歌的美,学习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3、通过比较三首同题材诗歌的写作手法,拥有对同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三、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颓不流( )箜篌( )( )女娲( ) 神妪( ) .....
(2)解释下列词语:
张高秋( ) 中国( ) 泣露( ) 逗秋雨( ) 神妪( ) 露脚( )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鉴赏诗歌的美,学习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学习难点:
通过比较三首同题材诗歌的写作手法,拥有对同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案
学法指导:诵读过程中不懂的语句可参照课文解释,理解诗歌,理清诗歌层次,整体把握其内容。
探究案
学法指导:关注诗歌意象,感受本诗中描写音乐的艺术。
一、 课本助读
1、作者简介
李贺,字 长吉 ,是中唐 (朝代)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2、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3、解题
“引”是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一、探究问题
问题1: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音乐之美的?请发挥联想想象,加以鉴赏。
问题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见课本46页)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请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拓展升华 以“琴声”为重点,扩展为字数在70字左右的一段话,使之具体生动。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二、预习问题设置
将诗歌中描写音乐的部分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 莱 辛 1 我的名言:
科目: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三单元 课型:新授课 课时编号: 主编人:赵小娟 崔广飞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学生姓名:
三、当堂测试 诵读全诗。 四、 本课 知识 收获
训练案
学法指导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鉴赏。
(一)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1.概述各联的内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琴师动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乐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听者感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默写《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 莱 辛 李贺诗歌艺术特点介绍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被称为\诗鬼\。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李贺 南园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钱钟书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2 我的名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