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1:55: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在常规活动中,进餐、洗手、入厕、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项目,在培养和训练孩子时,我们创编一些朗朗上口,易读易懂的儿歌,如《洗手歌》、《吃饭歌》、《叠衣服》等儿歌,孩子们学会了儿歌,在进行活动时,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如:在幼儿洗手时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卷起衣袖淋湿手,拿起肥皂搓搓手,手心手心搓一搓,手背手背洗一洗,清水冲,脏水流,洗完小手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净。”又如:小班幼儿不爱吃青菜的人数较多,因此在吃青菜前,教师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青菜,了解吃青菜的好处,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当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尝尝青菜时,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青菜吃掉。

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语言、行为、举止、仪态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不良习惯,我们搜集了大量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故事,或者教师与幼儿共同创编、续编故事。例如:为帮助幼儿学习和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我来帮你好吗”等,我们通过故事《买礼貌》使幼儿懂得讲文明有礼貌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当你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如何表达你的感激,因为“谢谢”两个字很神奇,能使做好事的人产生一种继续做好事的愿望,也会使接受帮助的人不忘别人的恩情。

2、创设主题活动促进养成良好习惯。

小班年段我们把重点放在常规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同时针对各班幼儿的情况进行情感教育、礼貌教育,教孩子学会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各班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通过“找朋友”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谁是大老虎”培养幼儿自己吃饭;“能干小宝贝”学习简单的自理技能;“帮玩具宝宝找

6

家”学习收拾玩具。老师们从生活的点滴开始,耐心、细心的教育并不断重复、引导。

中班年段重点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让幼儿了解父母、长辈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提出每天为家人做一件事,并且在“养成教育评比栏”对幼儿进行评比;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大班年段将养成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主题《我是中国人》重点培养幼儿从小爱家,爱祖国、爱幼儿园、爱身边的人,并有初步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主题《我是大班小朋友》:开展“大带小”的活动,培养幼儿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并会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体验帮助他人后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团结、协商、合作的意识。“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与分享;团结起来力量大,合作成功真好;知道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和公共秩序;知道做个守信用的孩子等等这些良好品质,都可以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培养。通过“礼仪儿歌比赛”的活动,从班里评选出“文明用语小宝贝”、“文明学习小宝贝”、“关爱老人小宝贝”等,促进了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

3、区域活动为幼儿的练习提供便利条件。

做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中他们是最开心的、最快乐的,他们喜欢边说边玩,因此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为了培养小班幼儿正确使用餐具的习惯,教师引导幼儿玩“喂宝宝”等娃娃家的游戏。在中班,我们设置了“娃娃服装店”,幼儿在游戏中给游戏伙伴穿衣服,脱衣服,拉拉链,挂衣服,叠衣服,整

7

理衣服等等的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乐此不疲反复练习,从而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自我服务意识加强了。 惯。

4、抓住时机,注重随机鼓励和表扬。

心理学家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保持。陈鹤琴先生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为此在班级依据幼儿参与的各种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无论幼儿在某些内容中表现出点滴的进步就进行及时的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培养习惯的动力,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如:表扬与奖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可以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就会被拣的干干净净了。也可以对他们说:“我看看谁的动作最最快!”他们也会把玩具收拾了

(四)优化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中心,在室内教育环境与室外教育环境中大胆尝试、精心设计,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为幼儿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生动、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8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利用氛围塑造幼儿性格,具有极强的渗透性。首先,我们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幼儿,让他们在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一些歌曲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我们从物质环境入手,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区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等,使幼儿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美观,而应是看幼儿是否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推动幼儿的发展,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创设能满足幼儿操作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情感的体验,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主题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而针对大班孩子礼仪习惯不好的现象,我们在墙上设计《礼仪棋》,幼儿通过在反复玩棋的过程中了解到哪些习惯是好的,该学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不该学的。

环境教育法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感染又强调精神环境的熏陶,还要注意创设与幼儿年龄想适应的环境。如:教师把材料分层次地投放到角区中,幼儿通过区角“拼拼摆摆”活动,进行归类整理,养成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摆整齐的好习惯。教师每天用微笑、点头亲切的态度表示对幼儿的友好,给幼儿以温馨和谐的氛围,渐渐的幼儿就会从教师行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学会一些表示友好的语言、动作和方式。

9

(五)家园共育,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为了形成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让家长成为幼儿行为教育的榜样

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讲解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家长必须行为正确,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我们定期向每位家长发放行为习惯教育方面的文章、《家园共育手册》,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家教观念,树立使孩子多元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使幼儿在离园后的各种行为习惯也能得到持续性的培养和巩固。

2、让家长成为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课外教师

(1)进行家访,与家长互相交流幼儿在园和在家中的情况。 (2)召开参与式家长会,将家长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好方法集中上来,指导其他家长在家教中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优秀家庭介绍经验活动,用实际例子现身说法介绍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经验,以点带面。

(4)问题答疑:设立小信箱,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答疑。

10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mnyv4m1873z01x0bvw21wxgu8k84a00nd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