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
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旨 用化学颜色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展示各种颜色的液体,询问学生由此可思考、回答问联想到什么?指出这些液体都是溶液,题 通过学习大家就能知道刚才所提到的问题。 【板书】第九单元 溶液(投影)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指导学观察氯化钠,糖,硫酸铜晶生实 体与100毫升水混合是发生验 的现象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 论 问题1:每一种混合物各处的颜色是否相同? 问题2: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有固体析出? 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填写实验记及观察能力。 录(见副表) 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讨论、 力。 进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教育。 探究实验1 【板书】结论(投影)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拓展视 野 问题1、在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问题2、你能说出身边一些常见的溶液吗?(投影显示有关图片) 教师活动 归纳得出结论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回答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探究实验2 学生活动 教学意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及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能力 。 指导学观察水与碘,水与高锰酸钾,分组实验 生实 汽油与碘,汽油与高锰酸钾填写实验记验 混合时发生的现象 录(见副表) 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 论 【板书】结论(投影)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归纳得出结论 探究实验3 指导学观察水与乙醇,高锰酸钾溶生实 液与乙醇混合并震荡时发生验 的现象 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填写实验记及观察能力。 录(见副表) 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 论 问题:实验指出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那么溶质可以是气体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结论(投影)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得出结论 根据生活实例,巩固认识 拓展视 问题: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野 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溶液的用途(投影显示有关图片) 回答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探究实验4 指导学生实 验 教师活动 1、观察水与油混合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现象并观察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2、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如何将试管清洗干净? 3、观察试管中分别加入洗衣粉,洗涤剂并加水冲洗后的情况。 学生活动 分组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见副表) 教学意旨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 巩固记忆 模拟演 用计算机模拟洗涤剂与油脂示 作用时的情况。 【板书】结论(投影) 二、乳浊液 乳化现象 拓展视 问题:你能举例说说乳化现野 象在生活中的运用吗? 总结 作业 板书设计: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看计算机的动画演示 讨论,回答问灵活运用知识的能题 力 1、课后习题1、2、3、4 2、调查与研究围绕洗涤用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与研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二、乳浊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
副表1 混合后振荡 氯化钠 糖 硫酸铜晶体
副表2 水 水 汽油 汽油 副表3 溶剂 水 副表4 试管内加入 的物质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水和植物油及洗衣粉
现象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溶质 乙醇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的现象 结论 水 水 水 实验现象 溶剂 碘 高锰酸钾 碘 高锰酸钾 溶质 实验现象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 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操作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硝酸钾,搅拌 现象 结论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氧化钠,搅拌 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