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在长期应试教育制度下,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错位:似乎学就是为了“写”,为了“考试”,而语文的听、说、读能力却成了附庸,成为“素质教育”的虚幌和面具。殊不知,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其最大目标主要是传承中国两千年文化,不光在于学生的“知”与“了解”,更注重学生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为祖国而骄傲并志愿为祖国奉献。而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从小学便要开始认真着手。语文这一门学科具有工具性,语文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均有深远的影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故此,学校教育不仅应关注小学生的听说写能力,更应该讲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人文性呢?我认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一般可分为几个层次:①初读——学习生字、词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全文大意;②熟读——读出感情,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发现问题;③精读——抓住课文思想感情。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以往教学方式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由台上的“主演”变成场内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犹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在初读感知后,教师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起来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划出自己的感受部分。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思:“学贵有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教师展开精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2.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都是一些优秀的美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更是极其优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中的美。如在教学《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我提问:“你觉得课文中哪里美了?”让学生自由读,
从喜欢的自然段找。有位学生回答了这几句话:“中午饭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浓香、醇香??这时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我假装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位学生回答:“因为槐乡很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好吗?”他读得还不错。我就让学生评价:“他读得如何?请你给他的朗读作一个正确的评价。”其他学生听得很认真,看来他们也挺喜欢槐乡的槐花清香,有学生说:“香喷喷说明了槐花的味道很美很香。”有学生说:“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了,那可想而知槐乡有多香啊。”又有学生说到:“槐乡都成香海了,那怎么会不香呢?”在这些同学回答问题后,我都及时鼓励他们:“把你感受到的香通过你美美的朗读读出来呢?”他们越读越有滋味。其中有一位学生还说:“老师,我还觉得槐乡的槐花味道是不一样的?”我又很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清香、浓香、醇香??而且还有其他香气从省略号里可以看见。”我立马夸奖他:“你真会读书。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我又让跟他有同样想法的同学再来读,有一个同学他给大家提出了建议:“老师,我觉得这里朗读的时候,应该一个词语比一个词语语气强烈,这样就能更好听了。”我让大家试了试,果然如此。通过几次反复的阅读,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学会了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