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时,阳性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D抗原可以进入母体,通过免疫反应,产生免疫抗体,主要是抗D抗体,这种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和溶血。 5、A
[考点]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分析] 心肌中,不论是工作细胞或自律细胞都有兴奋性(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但所形成的动作电位中,有些是快反应的,有些是慢反应的,前者称为快反应细胞,后者称为慢反应细胞。它们的区别在于动作电位。期除极的快慢,0期通过快通道快速除极的为快反应细胞,0期通过慢通道缓慢除极的称为慢反应细胞。 6、D
[考点]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分析] 心肌收缩力加强是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主要机制。因为心肌收缩力强时,射血引起的心室排空较完全,在心室舒张期心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 7、D
[考点]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分析] 淋巴管系统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约占回流量的 5%),但调节血管内外水分交换量的不是它,而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其他几项都是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8、C
[考点]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
[分析] 根据物理学原理,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其余均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与扩散距离成反比;与扩散面积、气体分压差和气体溶解度成正比)。 9、D
[考点] 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
[分析] 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黏滞阻力和气道阻力。气道管径是影响气道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呼吸过程中又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呼气时呼吸道管腔跨壁压减小(因胸内压上升),管腔变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管径变小。此外,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可以刺激支气
管和肺的C类纤维,反射性地使支气管收缩,也是影响呼吸道管腔变小的因素。 10、A
[考点]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分析] CO2是由组织呼吸产生的,因而在组织液中的分压最高,它由组织液进入静脉血,再进入肺泡中,最后由呼出气排出。故本题的答案是A。 11、C
[考点]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分析] 低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因为切断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人纤维后,急性低氧对呼吸的刺激反应完全消失。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12、D
[考点] 胃运动及其调节
[分析] 人胃蠕动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次。从胃的中部开始,初起时较小,在向幽门方向传播中,波的幅度和速度逐渐增加,接近幽门时明显增强。胃的
蠕动受平滑肌的慢波节律控制,但慢波节律和动作电位的频率是受自主神经系统及体液因素调节的。胃蠕动具有混合、搅拌食物,并促进胃排空的作用。 13、C
[考点] 胰液分泌的调节
[分析] 在非消化期,胰液基本上不分泌。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双重控制,以体液调节为主。神经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进食前,食物的形象、气味可通过条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调节胰液分泌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所引起的分泌特点为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而酶的含量很丰富。 14、C
[考点] 小肠液及其分泌的调节
[分析] 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所分泌的,它是一种弱碱性液体(pH约为7.6),成人每日分泌量约1~3L,小肠液中的消化酶只有肠致活酶。小肠液的分泌是经常性的,但在不同情况下,分泌量的变化很大。食糜对肠黏膜的机械和化学刺激主要通过局部反射起作用。多种胃肠激素也有刺激小肠液分泌的作用。 15、D
[考点] 影响女性体温调节的因素
[分析] 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动:其基础体温在月经期和月经后的前半期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又复升高。现在认为排卵后的体温升高是孕激素作用的结果。 16、A
[考点] 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因素
[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量的多少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高低有关,它是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三个因素决定的,此外,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是肾小球有滤过作用的基本条件,故B、 C、D项均与肾小球滤过率有关,只有A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 17、D
[考点] 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分析] 肾糖阈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它是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达到极限的浓度,正常值为180mg/100ml左右。 18、B
[考点] ADH释放的调节
[分析] 在本题的选答项中,循环血量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疼痛和寒冷都可以引起ADH的释放,但以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的刺激作用最强,甲为血浆晶体渗透压的轻微升高就可以引起ADH释放增加。循环血量减少可通过对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少而实现ADH的释放增加。疼痛和寒冷引起的ADH释放增加则属于应激反应的一个成分。 19、D
[考点] 眼的折光及其调节
[分析] 简化眼是一个假想的人工模型,但光学参数和其他特征与正常眼等值,可用来分析和计算眼的成像情况。简化眼模型由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射率为1.333,人眼光线只在球形界面折射一次,单球面的曲率半径为5mm,节点在球形界面后方5mm的位置,故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为15mm。
20、D
[考点] 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分析] 肌梭是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感受器。肌梭囊内为梭内肌纤维,整个肌梭附着于梭外肌纤维上,并与其平行排列呈并联关系。梭内肌纤维的收缩成分位于纤维的两端,感受装置位于中间部,两者呈串联关系。由于肌梭是感受骨骼肌长度变化的,因此,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梭外肌与梭内肌同时受到牵拉,引起牵张反射。γ纤维传出纤维支配梭内肌的收缩成分,当其传出冲动减少时,梭内肌紧张性降低,只能引起肌梭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 21、B
[考点] 摄食行为的调节
[分析] 下丘脑外侧区是摄食中枢所在地,下丘脑腹内侧核是饱中枢所在地,两个中枢间存在有交互抑制关系。如损伤饱中枢,动物将没有饱感,加上原来吃饱时对摄食中枢的抑制作用取消,摄食中枢高度兴奋,动物食欲和摄食大大增加而逐渐肥胖。 22、B
[考点] 胰岛的内分泌机能
[分析] 胰岛是内分泌腺,根据胰岛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特点,可将它们分为四种类型: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 23、D
[考点]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分析] 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常见的物理因素包括:加热、紫外线、超声波、高压、表面张力及剧烈振荡、研磨及搅拌。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酸、碱、有机溶剂、尿素、盐酸胍、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尿素主要破坏氢键使蛋白质结构松散空间结构破坏。丙酮属有机溶剂,在低温下,一般使蛋白质脱去水膜但不引起空间结构破坏,但热丙酮则可使蛋白变性。苦味酸属生物碱试剂,能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盐,使蛋白变性。硫酸铵可破坏蛋白胶体稳定因素(脱去水化膜,中和电荷),使蛋白质胶粒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不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所以蛋白质不变性,因此应选择D。 24、B
[考点] 核酸的变性及复性
[分析]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两条多核苷酸链分离变成单链,此即为DNA变性。它不涉及共价键的变化,因此核苷酸间相连接的磷酸二酯键是不会断裂的,故B是错误的。DNA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变性温度(Tm)。DNA分子Tm值的大小与其所含碱基中G+C比例有关,G+C比例越高,Tm。值越高。不同的DNA分子中其G+ C所占的比例不同,所以Tm值不同。 25、D
[考点] 酶反应动力学——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分析] 有机磷农药如敌百虫、敌敌畏、 1059等能特异地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上羟基结合,从而使酶失活。 26、C
[考点] 糖异生
[分析] 短期饥饿时,肝糖原几乎耗尽,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糖异生作用。肌糖原及组织中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来提供血糖;饥饿时脑对葡萄糖的利用有所减少,但饥饿初大脑仍以葡萄糖为主要能源,所以此时靠减少脑的利用难以维持血糖。 27、D
[考点] 脂肪酸分解代谢
[分析] 脂肪酸氧化需先活化,活化时需ATP及CoASH。然后活化的脂肪酸经肉碱转移人线粒体进行β氧化。β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4步反应,催化两次脱氢的酶的辅酶(或辅基)分别是 NAD+和FAD,硫解时需CoASH参加。最后β氧化的产物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此阶段还需要有NAD+、FAD、CoASH、H2O及GDP等。因此只有NADP+是不需要的。 28、A
[考点] 苯丙氨酸、酪氨酸代谢
[分析] 苯丙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体内是不能合成的,它可经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转变成酪氨酸,但没有酶能催化酪氨酸脱羟基成为苯丙氨酸。酪氨酸经酪氨酸羟化酶作用可转变成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经酪氨酸转氨酶作用生成对羟苯丙酮酸,后者经尿黑酸等中间产物进一步裂解成延胡索酸和乙酰乙酸。因此本题应选A。 29、C
[考点]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分析] 氮杂丝氨酸的结构与谷氨酰胺相似,因此抑制了谷氨酰胺参加的反应,如 IMP的合成;IMP→GNP;UTP→CTP等。其他如丝氨酸、天冬酰胺与嘌呤、嘧啶合成无关;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参与嘌呤或嘧啶合成,但氮杂丝氨酸的结构与它们不相似。 30、D
[考点] 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
[分析] 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不都受化学修饰调节。有的关键酶只受变构调节,如异柠檬酸脱氢酶等,有些关键酶既受变构调节,又受化学修饰调节,如丙酮酸激酶、乙酰 CoA羧化酶等。也有的只受化学修饰调节,如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等,故D是错误的。 31、D
[考点] DNA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分析] 领头链是DNA复制时能连续进行的那一股链。其合成过程中需引物酶、解螺旋酶、拓扑异构酶和DNA聚合酶-Ⅲ等而不需要DNA连接酶,因为此酶的作用是接合缺口作用,在随从链的合成中其与 DNA聚合酶-I、RNA酶等共同完成岡崎片段的连接。 32、C
[考点]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分析] 翻译终止过程中需要的蛋白因子RF,也称为释放因子。RF具有辨认终止密码子的作用,其中RF-1和RF-2均能辨认终止密码子UAA,而不是UGA,故C是错误的。RF-1除能辨认终止密码子UAA外还能辨认UAG,RF-2则还能辨认UGA。 33、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