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玷污 诡秘 辨伪去妄 B . 嬉戏 嗔视 待才放旷 C . 幅射 旁骛 险象迭生 D . 沉湎 屏障 再劫难逃
2. (2分) (2018九下·巴南开学考)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狂澜 篡夺 诚皇诚恐 B . 和蔼 元宵 险象叠生 C . 松弛 憔悴 获益匪浅 D . 絮叨 震憾 贻笑大方
3. (2分) (2014·沈阳)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于平坦顺利,反而会在 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 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 你享受了 的过程。
A . 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B . 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 . 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 . 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4. (2分) (2017·杭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靖江街道周六组织了“书香换花香”,市民们积极参加,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
第 1 页 共 13 页
B . 把握说明文的规律,是为了阅读时有章法可依,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写作的经验。
C . 面对病毒肆虐、传染性疾病卷土重来的严峻现实,学者们普遍认为,人类生存方式是根本原因。 D . 我原打算介绍王飞向丁凯学习英语,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去祭祖了。
5. (2分) 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 . 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 . 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 .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6. (16分) (2019·肇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第 2 页 共 13 页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
(1) 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①__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2)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 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第 3 页 共 13 页
7. (17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_____________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她急切地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
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
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葵花追了出来:“哥哥!”青铜不停地奔跑。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哥哥!”
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 “你学得会!你学得会!” 青铜继续往前跑去。
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
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 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 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
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 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第 4 页 共 13 页
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 ,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
葵花指着大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太阳。她大声地念着:“太——阳!”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一横,一撇,一捺 ,一点儿,‘太阳’的‘太’……”
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是姐姐。 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
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
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落——落下去……” 树叶像蝴蝶落在草丛里。
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落、下、去。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太阳落下去……”
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太阳落下去了。
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 “哥,我们该回家了。”
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月亮升上来了。
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青桐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摇了摇头:“我们今天不学了。” 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
第 5 页 共 13 页
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 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
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
从此以后,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看到牛,写“牛”。看到羊,写“羊”。写“天”,写“地”,写“风”,写“雨”……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
(节选自曹文轩《青铜葵花》第五章金茅草,有删改) (1) 请给这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这个小标题是________。
(2) 故事是以青铜的情感变化为序展开的,在下面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内容,完成情节梳理。 ________—惊愕激动一________一愿意学一________
(3) 青铜是一个哑巴,他性格的哪些方面是你喜欢的?试从文中举例印证。
(4) 简要赏析“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5) 青铜的识字经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请列举具体的事例,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 (13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第 6 页 共 13 页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 ④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食之不能尽其材 B . 才美不外见 C . 其真无马邪 D . 安求其能千里也 (3) 翻译下面句子。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作者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9. (12分) (2017八上·南雄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晓雾将歇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第 7 页 共 13 页
③怀民亦未寝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4) 填空。
①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和“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
②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观,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绘了“月色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则________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语句中。
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古诗文默写,按要求填空。
⑴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________ 。”(《论语》十则) ⑵ ________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⑶晨兴理荒秽,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⑷ ________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⑸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 ________ , ________ 。
⑹完整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11. (15分)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
第 8 页 共 13 页
完成下列任务:
(1) 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2) 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 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
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这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早期演化。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六、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3分)
12. (10分) (2017七上·苏州期末) 名著阅读。 (1)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号是怎样来的? (2)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朝花夕拾》,读后回答问题。
要到东关看赛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饮、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赛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
东关的那赛会叫什么?为什么我先前准备去的时候“笑着跳着”,后来却并没有那么高兴,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了?
13. (3分) (2017八下·泰顺月考) 名著导读
(1) 《名人传》中下列文字所描述的是哪位主人公,请写下来。
第 9 页 共 13 页
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________的外貌描写。
“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________的外貌描写。
(2) 下列叙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讲述了诸如拜占庭的陷落、天才的《马赛曲》作者、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葡萄牙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和他一生的航海事业。
B . 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顾城的诗《一代人》。
C .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科幻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D . 《云南的歌会》一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5八上·通化期末) 写作: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①题目:不能忘怀的记忆
②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北部的柿子园,农民们在采摘柿子时,总会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再好也不摘。因为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据说,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柿子刚刚长到指甲大小,就都被毛虫吃光了。那年冬天,这些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很多的喜鹊到这里过冬,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
第 10 页 共 13 页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6、答案:略 7、答案:略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答案:略 9、答案:略
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
10、答案:略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1、答案:略
六、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3分)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答案:略
第 12 页 共 13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