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
首位 ,人口增长过快 ,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己构成了日益
严重的 人口问题 和粮食问题 。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和控制,本区科学技术落后,农牧业生产水平很低, 粮食始终不能自给。而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
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
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8、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最广,特点是: 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
大,分明显的干湿季。 还有热带雨林气候。在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常受到旱灾的威胁 9、 本区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是很多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如咖啡、可可;
10 本区很多矿产资源在世界中占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刚石、铜。
§ 4、澳大利亚
1、 澳大利亚的四个别称: 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
家。
2、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长
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
直繁衍至今。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等。
3、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 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 4、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形成了 了解农牧业带的分布。)
的国家。
四个 不同的农牧业区。( P74 图 8.37 ,
5、 澳大利亚是一个 地广人稀 的国家,农牧业生产 机械化 程度高,出口产品中,除 的牛肉、小麦 出口国。
羊毛 之外,还是世界上重要
6、 澳大利亚的地形 :东西高中部低。东部是山地,中部以平原、盆地为主,西部以高原为主。
地形与农牧业 :西部海拔不足 1000 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 型野生食肉动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养。
东部 有自北向南纵贯的 大分水岭 。全国 最大 的河流 墨累河 ,从大分水岭西则发源,向西南 注入印度洋 。 东北
地势最
部沿海 有世界著名的 大堡礁 。 西部 广阔的 低矮高原 ,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 低处有艾尔湖 。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平原中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 成为自流井,因此人们也把那里叫做“
大自流盆地 ”。( 在 P75 图中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事物:
大分水
岭、墨累河、澳大利亚盆地、北艾尔湖、太平洋、印度洋、塔斯马里亚岛。) 7、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 布:铁矿(西部)、煤矿(东部)、铝土(北部 8、 服务业 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9、 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
一半 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矿产分 )。( P77 图 8.40 知道几种矿产在图中的位置)
东南沿海地区 。首都 堪培拉,悉尼 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墨尔本 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 P77 图 8.40 记住主要城市在图中的位置) 10、 南回归线 穿过澳大利亚大陆的
中部 ,澳大利亚位于 热带 和南温带 ,热带草原气候 和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最
广。( P76 图 8.39 指导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 9 -
12、气候与农牧业 :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
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 区,较为干燥,适
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和农业
1、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美国 本土大部分处在 北温带 ,只有 阿拉斯加 大部分位于 北寒带,夏威夷 州在 热带。(移民国家)
②半球位置:美国位于 北半球和西半球 。
②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
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西部山地,南北纵横;中部平原,比较辽阔;东部山地,比较低矮。
2、领土组成 :本土由 48 个州 和一个特区组成,海外州有
阿拉斯加州 和夏威夷州 。
3、地形: 分南北三大纵列带 :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 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4、人口: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
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和洛杉玑和纽约。
5、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 :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
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②地形: 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1/2 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
10%,土
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③气候: 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
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落基山以东地区降水量在
500mm以上,水分条件较好。
④美国河湖众多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
的淡水湖群。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
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
机械化和专门
口量居世界前列 。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家产品最多的国家
,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
化。效率高,产量大。 温多雨,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二、美国的工业
1、世界 高新技术产业 的基地:美国是 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工业现代化的强度高,工业部门齐全,产值世界前
列,新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许多工业产品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成为第一经济
强国有一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硅谷”是世
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3、资源消耗大国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
任。
( P85 9.9 和 P86 9.12 要看懂,记住)
-10-
第二节 巴西
1、巴西是 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巴西少种族偏见,在巴西,
,人口和面积均居 世界第五位 。
白种人 占一半多, 黑白混血种 约占 40%,黑种人占 6%,印第安人不到 1%,有少
混血种人 的社会。
数日本人和华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 3、在巴西的世界之最: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世界最大的河流 --- 亚马孙河 ,其
上覆盖着地球一 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其中 60%在巴西境内。(记住 P90 图 9.18 :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
马孙河、大西洋、巴拉那河、圣保罗、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 4、巴西大部分位于 热带 ,是 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以热带雨林气候 和热带草原气候 为主。
5、巴以前的巴西,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在代工业不发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改变单一结构,政府加快工业 化步伐。 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 西最大的铁矿山。在现代工业方面
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
东南部 ,伊塔比拉露天铁矿 是巴
, 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 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6、伊泰普水电站 位于 巴拉那河 上 , 由巴西 和巴拉圭 合资修建 ,
7、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东部沿海地区 , 而且 大城市十分集中 . 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 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 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 8、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
3/4 ,圣堡罗 是巴西最
里约热内卢 迁至中部高 原巴西利亚
●巴西的位置、人种和工农业
1、地理位置: 大部分位于 赤道和南回归线 之间,属于 热带 ;东临 大西洋 。 2、民族大熔炉 :巴西的土著居民人 3、农业:是巴西重要的
印弟安 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玛雅文明 。
咖啡 ( 被称为咖啡王国 ) 、甘
国民经济基础部门 。巴西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
。农作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
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4、工业:巴西 铁矿、水能资源 丰富。铁矿石主要分布在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因为这里 四、巴西的环境问题 1、热带雨林的作用 :1)
东南部 ,因此,巴西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
有优质的铁矿、丰富的水力和便利的交通,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2) 涵养水源 , 保护淡水资源 3) 保护土壤 , 防止水土流失 4) 调节全球
气候 5) 提供木材 6) 提供良好的生境 , 维护生物多样性 .
2、热带雨林的危机:巴西广阔的热带雨林正受到人们的严得破坏。热带雨林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①修路
伐木,任意砍伐②采矿,开辟大型农牧场③刀耕火种,肆意砍到树木,开荒种地,掠夺式的迁移农业造成的。
3、引发的问题: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响了巴西、甚至全球气候,使生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
重,全球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1990 年,巴西政府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决心用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热带雨林。
1992 年 6 月《 21 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
五、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巴西 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资源紧
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既有利于加强对内地的开放和管理的考虑,也有缩小城市规模,
-11-
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 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
指北纬 66.5( 北极圈 ) 以北的广大地区, 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 以及沿岸的亚、
( P100 图 10.1: 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
2、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指南纬 66.5( 南极圈 ) 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印度洋、大西
)
洋、太平洋。( P101 图 10.2 :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严寒、干燥、烈风。 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 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最少;
海拔高, 地表被冰雪覆盖, 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
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
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
“世界寒极 ”、“ 冰雪高原 ”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
白色沙漠 ”
和“ 风库” 。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4、北极地区气候特征 :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寻么寒冷, 也远不及南极。
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
,风速
5、企鹅 是南极的象征, 北极熊 是北极的代表。 6、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
南方 ;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 北方 。
7、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 矿产 ;地上储存着大量的 固体淡水资源 ;沿海栖
息着无数的 海洋生物 ;还有 原始的自然环境 。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 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8、 1985 年 2 月 14 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 立中山站 。( 记住两个考察站在
---- 长城站。 1989 年 2 月 26 日,建
东南
P101 图 10.2 中上位置) 长城站在中山站的 西北方 ,中山站在长城站的
方。中山站有 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东半球 (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9、为了 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 约》 。我国于 1983 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10.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
,1959 年 12 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
12 个国家签订了 《南极条
2 月建站 ? ( 因为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
)
其次这
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 11、南极大陆距南美洲最近。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