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儿科护理学重点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20:00: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3甲班儿科复习资料,by-5566

④增加母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促进婴儿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

⑤利于母体子宫的恢复、抑制排卵有利于计划生育、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⑥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能力弱,有利于消化

⑦母乳含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及乳酸较多,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5.人工喂养:

注意事项:选用合适的奶嘴,测试乳液的温度,避免空气的吸入,加强食具卫生,及时调整乳量。 鲜牛乳需经稀释、加糖、煮沸。以酪蛋白为主、甲型乳糖、矿物质较多。 ①牛乳:乳糖含量低、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肾负荷重、缺乏免疫因子 ②全牛奶家庭改造:

稀释:生后不足2周用2:1奶(两份奶加一份水) 以后逐渐过渡到3:1奶或4:1奶 满月后可用全奶

加糖:100ml牛奶加5~8g糖,蔗糖常用 加热:煮沸灭菌

④奶量摄入估计:婴儿的体重、推荐摄入量及奶制品规格是估计婴儿奶量的必备资料。 全牛奶摄入估计:8%糖牛奶100ml供能约100kcal, 婴儿能量需要量为110kcal/(kg.d) 因此,婴儿需8%糖牛奶110ml/(kg.d) 婴儿每日总液量150ml/kg 6.食物转换:

①添加原则: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粗到细,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 ②添加时机:应是小儿身体健康时;食物质量:单独制作; ③注意观察:小儿的大便有无异常,掌握其消化情况。

④方式:一般生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每天乳量达1000ml或每次哺乳量超过200ml时应添加辅食,断奶时间一般在生后10~12个月,不超过1岁半。 ⑤添加目的: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利于食物性状的转换,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第五章

1.不同年龄患儿适宜的温、湿度: 年龄 早产儿 足月新生儿 婴幼儿 年长儿 室温(℃) 24—26 22—24 20—22 18—20 相对湿度(%) 55—65 55—65 55—65 50—60

2.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

分离性焦虑:指由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分离时引起的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失控感:是一种对于生活中和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感到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 3.儿童用药特点:①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一,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有所差异

5

13甲班儿科复习资料,by-5566

②儿童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 ③乳儿、胎儿可因母亲用药而受到影响

④儿童血—脑脊液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达到神经中枢 ⑤儿童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4.儿童药物选用及护理:

①抗生素:有针对性的使用,防止滥用。用药时注意其毒副作用。

婴儿长时间的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道功能紊乱等 儿童应用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时,应注意有无听力和肾损害 ②镇静药:在儿童高热、烦躁不安等情况下可考虑使用镇静药。 可用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等

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发生Reye综合征

③止泻药、泻药:腹泻患儿一般不主张用止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和补充体液等方法 儿童便秘一般不用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和松软大便的通便法 ④镇咳祛痰药:婴儿一般不用镇咳药,多采用祛痰药或雾化吸入 新生儿、小婴儿慎用茶碱类药物

⑤退热药:一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剂量不宜过大,可反复使用 复方解热止痛片(APC)禁用

⑥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诊断未明确时一般不用,以免掩盖病情 水痘患儿禁用糖皮质激素

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骼生长,影响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代谢。降低机体免疫 力,还可引起血压增高和库欣综合征

短疗程:过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

长疗程:肾病综合征、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⑦乳母用药:阿托品、苯巴比妥水杨酸等药物可经母乳影响婴儿,应慎用 ⑧新生儿、早产儿:如磺胺、维生素K3,氯霉素等药物,应慎用。 5.儿童药物剂量计算:

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要量 年长儿按体重就算如已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6.儿童给药方法:注射法:采取“三快”技术,即进针、注药、拔针均快。 7.儿童体液平衡特点:

水代谢特点:水的需要量大,交换率高;年龄越小,水的需要量相对越大

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由于儿童肾功能不成熟,肾浓缩功能差,排出同量溶质所 需水量较成人多。当水入量不足时容易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8.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①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及分度:P123

轻度: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稍干燥,眼窝前囟轻度凹陷,有眼泪,尿量略减少,无周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以下

中度:烦躁或萎靡,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干燥,眼窝前囟明显凹陷,眼泪少,尿量明显减少,周围循环衰竭不明显,有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10%

重度:昏睡或昏迷,皮肤弹性极差,口腔黏膜极干燥,眼窝前囟凹陷极明显,无眼泪,少尿或无尿,周围循环衰竭明显,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10%以上 ②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类型

原因:细胞外液酸的产生过多、细胞外液碳酸氢盐的丢失 表现:轻度:不明显

中度: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呼吸深长、口唇呈樱桃红色等典型症状

6

13甲班儿科复习资料,by-5566

重度:呼吸有酮臭味、心率加快、昏睡/昏迷 治疗要点:pH<7.3时用碱性药物,首选5%碳酸氢钠

所需5%碳酸氢钠量(ml)= -BE*0.5*体重(kg);

一般先给予计算量的1/2,复查血气后调整剂量,纠酸后注意补钾、补钙。 ③低钾血症:

原因:摄入不足、丢失增加、分布异常、各种原因的碱中毒 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腱反射减弱、肌无力 心脏损害:心率增快、心肌收缩无力、血压降低

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出现U波

肾损害:浓缩功能减低,出现多尿、夜尿、口渴、多饮,严重者碱中毒 治疗:补钾:3-4mmol/kg·d;浓度小于0.3%(40mmol/l);忌静脉推注 9.补钾的注意事项:

①不宜过早:见尿补钾,轻度缺钾可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每日口服氯化钾,严重缺钾可静脉补钾 ②不宜过浓:不超过0.3%

③不宜过快:全日总量不超过300-450mg/kg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补液中,时间不短于8小时 ④不宜过久:患儿能经口进食,尽快停止静脉输液,改为口服,一般补钾连续4~6天。 10.液体疗法:混合溶液简易配置P127,液体疗法定量、定性、定时P128,

①等张液: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 等渗液:1.4%碳酸氢钠溶液,1.87%乳酸钠溶液。 ②补液的原则: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③口服补液盐(ORS):氯化钠2.6g,枸盐酸纳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 用前以温开水1000ml溶解

11.液体疗法实施:第一天补液量:轻度脱水 90-120ml/kg 中度脱水 120-150ml/kg 重度脱水 150-180ml/kg

第二天以后的补液:一般只部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24h内均匀输入。

第六章

1.新生儿的分类:

⑴根据胎龄分类:①足月儿:胎龄满37足周至未满42足周的新生儿, ②早产儿:胎龄<37足周的新生儿,

③过期产儿:胎龄超过42周以上的新生儿。

⑵根据出生体重分类:①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②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其中小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重<1000g者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③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

⑷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母亲异常妊娠史,包括母亲为Rh阴性血型;②异常分娩;③出生时有异常 2.

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 足月儿 早产儿 皮肤 红润、皮下脂肪丰满和毳毛少 绛红、水肿和毳毛多 头 占全身比例的1/4 占全身比例的1/3 头发 分条清楚 细而乱 耳壳 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 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 乳腺 结节>4mm,平均7mm 无结节或结节<4mm

7

13甲班儿科复习资料,by-5566 外生殖器 男婴 女婴 指(趾)甲 跖纹 睾丸已降至阴囊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达到或超过指(趾)端 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睾丸未降或未全降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未达指(趾)端 足底纹理少 足月儿与早产儿生理特点: 足月儿 早产儿 呼吸系统 不成熟,节律不规则,频率较快, 不成熟,常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呼40次/分左右,腹式呼吸为主 吸停止>20s,伴心率<100次/分 循环系统 胎盘-脐血循环终止,肺血流增加,软圆孔功能心率快,血压较足月儿低,部分可性关闭,心率120-140次/分,血压70/50mmHg 伴有动脉导管未闭 消化系统 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管壁薄、通透性高。吸允能力差;胃容量小,容易发生胃呈水平位 胃食管反流和溢乳;喂食不当易引喷们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起坏死性小肠炎;易发生胎粪延迟一般生后10-12h开始排胎粪,约2-3天排完。 排出。肝脏不成熟,易引起核黄疸 血液系统 出生时红细胞(5.0-7.0)*1012/L血红蛋白约出生几日后外周血红细胞数和血占70%,HbF对氧有较强亲和力,缺氧时发绀不红蛋白下降快,易发生贫血;血小明显 板低,VK储存不足,易引起出血 泌尿系统 生后24h内排尿,肾浓缩功能差,易出现水肿肾浓缩功能更差,易产生低钠血或脱水,对钠的耐受限度较窄,易发生钠潴留 症,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神经系统 脊髓相对较长,大脑皮质兴奋性低,睡眠时间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易发生缺氧,长,已具有原始神经反射,一般于3-4个月后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 消失 易发生颅内出血 免疫系统 胎儿可从母体获得IgG,因此对某些传染病有免皮肤娇嫩,屏障功能弱,IgG和体疫力,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因此易患呼内补体水平较足月儿少,易发生各吸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种感染 体温调节 体温中枢不完善,皮下脂肪薄,表面积相对较体温调节功能更不完善,其体温易大,容易散热。室温过高,容易发生脱水热,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室温过低容易发生硬肿症。 而导致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3.足月儿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及胎粪排出,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②生理性黄疸③乳腺肿大④马牙和螳螂嘴⑤假月经⑥粟粒疹

4.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室内温度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

5.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新生儿的适中温度与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 6.足月儿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维持体温稳定③预防感染④合理喂养,按需哺乳⑤确保安全⑥健康教育

7: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室内条件:

足月儿:温度22-24℃、湿度55%-65%;早产儿:温度24-26℃,、湿度55%-65% 8:新生儿脐部护理:

①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纱布有无渗血,保持敷料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保持干燥。

②脐部创面有少量澄清渗液者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95%酒精涂抹创面

8

搜索更多关于: 儿科护理学重点 - 图文 的文档
儿科护理学重点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nc6f22oxx5gf8x599m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