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D学习过程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因素 E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布鲁纳提出的表征模式有( ) A:动作性模式 B:肖像性模式 C:符号性模式 D:结构性模式 三、名词解释: 1、有意义学习
——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有意义学习就是(知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这也是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2、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奥苏贝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中的一种学习类型。命题学习指的是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其包含了代表性学习,并以概念学习为前提。
3、派生类属学习
——奥苏贝尔关于同化模式中的下位学习中一种学习类型。其性质与日常的演绎学习相同。当新的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知识的特例,或作为原先知识的证据、例证加以理解的时,并产生派生类属学习。其特征是,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观念获得意义,但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不发生实质性变化。
4、上位学习
——奥苏贝尔的同化模式中的一种。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也就是说,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5、相关类属学习
6、下位学习
——奥苏贝尔的同化模式中的一种。当所学习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7、代表性学习 四、填空
1、在布鲁纳看来,学校中儿童心理发展要依赖师生相互作用,
语言学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
2、学生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来学习“菱形”的概念,这样的同化模式属于 相关类属学习。
3、儿童认知发展成熟的标志是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学生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笔”的概念来学习“钢笔”的概念,这样的同化是 派生类属学习。
5、奥苏贝尔提出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 5 -
6、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有意义接受学习。 7、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含的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
8、 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从 动作再现表征到、 再到 肖像再现表征。 符号再现表征。
五、简答:
1、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主动认知 语言学习 学习过程 学习结构 直觉思维 内部激励 早期教育 信息提取 发现学习
2、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的认识 A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C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教材P166) A:学生方面的条件:学生要有相当的知识与经验储备,能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B:在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水平。
C:在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六、论述题(10分一个)
1、论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关于掌握学习、指导学习、人本主义的复习考试试题
一、单选
1、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掌握学习 B:认知学习 C:情感学习 D:行为学习
2、加涅关于学习的8种阶段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 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
- 6 -
3、加涅关于学习的8种阶梯类型中,最高层次的学习是 ( ) 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
4、提出师生之间交流的“无损失原则”的是( ) A: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B: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C: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5、加涅的指导学习程序首先是( ) A:注意 B:保持 C:理解 D:引起动机 6、加涅认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应是(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学习成就
简答题
1、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1、教学更注重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提出师生之间沟通的“无损失原则”。 4、强调发展价值观
第六章 考试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属于( ) A:原型启发 B:学习迁移 C:定势 D:变式
2、下列说法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3、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 ) A:3——6 B:4——7 C:5——9 D:6——10 4、“迁移”一词最先来自 (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皮亚杰 D:布鲁姆 5、“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的观点是( )
A: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论 B:贾德的概括化理论
C: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关系理论 D:形式训练说
6、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是( ) A:先慢后快 B:一直快 C:先快后慢 D:一直慢 7、“画蛇添足”属于( )
- 7 -
A:高原现象 B:练习的起伏
C:记忆恢复 D: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 8、“加工水平模式”由( )提出
A:克雷克和洛克哈特 B:阿特金森和希弗林 C:弗洛伊德 D:艾宾浩斯
9、陈述者性的组织者的变量主要是( ) A:清晰性 B:稳定性 C:可辨别性 D:变化性 10、“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 ) A:原则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水平迁移
11、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 )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2、关于遗忘的解释有各种理论研究,其中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阿特金森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桑代克
13、记忆信息理论中的“加工水平模式”是由( )提出。 A:阿特金森和希弗林 B:弗洛伊德 C:克雷克和洛克哈特 D:巴拉德
14、学习迁移理论中,强调主体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概括,认为学习的迁移全在于主体的概括能力和水平的理论是 ( )
A:共同要素论 B:关系理论 C:概括化理论 D:形式训练说
15、在学习中,我们习惯用各种符号、颜色对教材中的某些部分圈点、孤立或特殊化,这样的容易记忆。这样的做法是 (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高原效应 D:芬雷斯托夫效应
16、在记忆圆周率的时候,把“3.14159”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忆,用的是 ( )
A:数字—文字变化法 B:连锁法 C:环境联结法 D:机械记忆法
17、人们常有话到嘴边却欲言难吐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是( ) A:后视偏差 B:高原现象 C:记忆歪曲 D:舌尖现象 18、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论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19、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D:斯金纳
20、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