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 塑(sù)料袋 模(mú)样 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
第22页,共98页
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
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
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
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 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板书:亲人一样)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指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 )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第23页,共98页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2.学生必然会回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及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上文进行理解。通过回读第一部分的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到正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细心无私的照料与关爱,他们之间才建立起了如同亲人般的情感,在老人去世后,海鸥才会出现不寻常的做法。
五、小结全文:
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题。
板书设计
9.老人与海鸥
老人 爱 海鸥 (坚持喂养) (翻飞 盘旋 鸣叫)
教学反思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紧扣“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引导学生感受情感,揣摩写法,并以学生研读为主体,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在交流中,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丰富课文的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深入文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所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24页,共98页
10、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
第25页,共9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