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四柱成“间”,是中国传统本构建筑的基本空间单元。以四柱成“间”为原点,中国木构建筑逐渐发展出各种变化。中国传统建筑规模的扩大并非取决于建筑体量的增加,而是依靠具有模数意义的“间”的单元性叠加。“间”和划分“间”的柱具有刻度功能,建筑群通过“间”的有机聚合,形成整饬而丰富的群体形象。以“间”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各种形态简洁却意涵丰富的中国古典建筑形态,对中国古人的生活模式、心理结构乃至审美习惯皆影响深远。
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以“间”及“方正”式网格为鲜明特性的传统建筑空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观念,与其说是人们根据天地之形创造了传统建筑“方正”的基本格局,不如说是先民以自己居住的“方正”的木结构房屋形态为原型,产生了对大地形状的猜想,四角方正的建筑影响了先民对世界的认知。这种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强化,出现了“四正”方位的崇拜,乃至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并演绎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守的方位观念。 在这一概念下,“间”成为中国古人规划自己生活世界的指导思想。方形的院落是“间”观念延伸的第一步,由院落而组成网格式的建筑群则是“间”观念延伸的第二步,中国古典建筑群平面布局中往往隐藏着规划严整的网格基线。更进一步’中国古典城市的规划往往也呈现出“间”的网格化特征,如唐代的长安与洛阳。甚至“国土”也可以用“间”来划分,典型如周代的“井田制”,以九块方田称一“井”,形似“井”字。土地由“井田”构成的网格划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将天下视为屋宇、将大地划分为无数“间”的一种思维模式’是在房屋空间布局与城市规划概念下形成的。
“庭院深深深几许”,建筑空间单元的不断重叠,强化了人们视觉上“庭院深深”的效果,而这层层延伸的空间,即是以“间”为序列原点生成的。这种“深深”的意境同样也流行于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层次,追求深远、高远、平远的审美习惯中。“间”引导人们动态而非静态地与建筑达成欣赏的默契,这在园林长廊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尽深远的一个个“间”引导游园者看到动态变化的景观。这一建筑灵感运用于绘画,便化生为“目换景移”的中国古典长卷,如《洛神赋图》《韩熙栽夜宴图》,画面通过时间与地点的平移,演绎所描绘的对象和内容,颇似后世的连环画。而将画面横向平均分成几部分来安排场景,形成一种平铺式的均分构图,也与“间”的平铺排列暗合。这种构图就来源于建筑中的壁画,墙壁被壁柱自然地分割为若干单元,壁画的表现也就必须划分为若干单元。后来粉墨丹青自墙壁移于纸、绢,建成均分构图的长卷。 (摘编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3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变化多样,但“间”是其基本空间单元,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意涵丰富的中国古典建筑形态。
B.“间”具有模数意义和刻度功能,以其作为建筑序列原点,建筑空间单元不断重叠,从而生成层层延伸的空间。
C.中国传统建筑扩大规模,形成整饬丰富的群体形象,是依靠“间”的单元性叠加和有机聚合,而无需体量增加。
D.四柱成。间”,“间”和“方正”式网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鲜明特征,“方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认知观念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关系密切,这种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不断强化。
B.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形态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生活模式,成为他们规划自己生活世界的指导思想。
C.中国的四方形院落、由院落而组成的网格式建筑群、古典城市规划甚至国土划分,都是“间”的观念的延伸。
D.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单元的不断重叠,形成了“庭院深深”的意境,这种意境也流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正”方位的崇拜以及由其演绎出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因神以守的方位观念,源于先民对世界的认知。 B.唐代洛阳与长安的城市规划呈现出“间”的网格化特征,在周代的井田制中,国土由“井田”构成的网格划分为“间”。 C.游园者在园林长廊中能够与建筑这成欣赏的默契,目换景移,在一个个“问”的引导下看到动态变化的景观。
D.中国古典长卷平铺均分构图,通过时间与地点的平移,演绎所描绘的对象和内容,这为园林长廊提供了建筑灵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人。以父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调州县,通判陕州、荆南,权知岳州。州滨重湖,多水盗。寿昌籍民船,刻著名氏,使相伺察,出入必以告。盗发,验船所向穷讨之,盗为少弭,旁郡取以为法。
富弼、韩琦为相,遣使四出宽恤民力,择寿昌使湖南。或言邵州可置冶采金者,有诏兴作。寿昌言州近蛮,金冶若大发,蛮必争,自此边境恐多事,且废良田数百顷,非敦本抑末之道也,诏亟罢之。 知阆州,大姓雍子良屡杀人,挟财与势得不死。至是,又杀人而赂其里民出就吏。狱具,寿昌觉其奸,引囚诘之曰:“吾闻子良与汝钱十万,许纳汝女为妇,且婿汝子,故汝代其命,有之乎?”囚色动,则又擿之曰: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立取子良正诸法。郡称为神,蜀人至今传之。
知广德军。寿昌母刘氏,巽妾也。巽守京兆,刘氏方娠而出。寿昌生数岁始归父家,母子不相闻五十年。行四方求之不置,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力所可致,无不为者。熙宁初,与家人辞诀,弃官入秦,曰:“不见母,吾不反矣。”遂得之于同州。刘时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自王安石、苏颂、苏轼以下,士大夫争为诗美之。寿昌以养母故,求通判河中府。数岁母卒,寿昌居丧几丧明。既葬,有白乌集墓上。拊同母弟妹益笃。
又知鄂州,提举崇禧观,累官司农少卿,易朝议大夫,迁中散大夫,卒,年七十。寿昌勇于义,周人之急无所爱,嫁兄弟两孤女,葬其不能葬者十余丧,天性如此。 (选自《宋史·朱寿昌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
B.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
C.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日/囚几误/死以实对
D.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日/囚几误死/以实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州,,是“知某州军州事”的简称,其中“军”指地方军队,“州”指民政,宋代由中央派员前往管理州政。
B.“军”是宋代行政区域,与府、州、监同隶属于路。《文献通考·舆地》:“凡十八路,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 C.这里的“氏”是古代对已婚女子的称呼,常于其父姓之后称氏。如《左传·隐公元年》:“姜氏欲之,焉辟害?”
D.“熙宁”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一个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
6.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寿昌治理境有方。岳州水盗很多,他在代理岳州知州期间,通过登记民船,刻下姓名,互相伺察,出人报告等一套措施,逐渐消除水盗,被其他地方效法。 B.朱寿昌善于断案。在他担任阆州知州时,有一个大姓雍子良杀了人,却贿赂乡人出来接受审讯。朱寿昌发觉了隐情,把雍子良正法,郡里百姓称他为神人。 C.朱寿昌事母至孝。为了寻找母亲,他苦身力行,别家弃官,四方奔走。接回母亲,为便于奉养,他请求做河中府通判。母亲去世,他守丧几乎双目失明。 D.朱寿昌急人之难。他生活中没有其他爱好,天性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之事,他曾经把兄弟的两个孤女嫁出去,帮助没有能力埋葬死人的人埋葬死人十多次。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投语。(10分) (1)且废良田数百顷,非敦本抑末之道也,诏亟罢之。 译文:
(2)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8~9题。 水仙子·渡瓜洲① 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小梁州·九日渡江② 汤 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瓜洲,长江岸边渡口。②九日,指重阳。江,指长江。
8.《水仙子·渡瓜洲》前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答:
9.两首元曲中“愁”的内涵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2016年9月,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杭州人民迎接各国嘉宾的喜悦心情,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
“ , ”。 (2)庄子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逍遥游》中“ , ”这两句话,描绘了大鹏鸟击水而行,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雄伟景象。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的渲染,从侧面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记忆,让人回味无穷。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签不了字的离婚协议书 张军霞
哈丽娅很难过。她的丈夫约瑟,在吃早餐时,又一次咆哮如雷,逼着她同意离婚。为此,他甚至摔坏了那对陶瓷的小人儿。
当年,约瑟追求她时,两人一起去陶艺店,共同动手做了这对小人儿。婚后,他们搬过很多次家,每次,哈丽娅都会小心翼翼带着这对陶瓷,因为这是他们爱情的见证。看来,约瑟这次动真格了,哈丽娅收拾着地上的碎片,泪如雨下。两年前,约瑟在工厂上班时,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被摔断了双腿,老板听说诊疗费的数额相当巨大,立刻被吓坏了。本来他的生意就很不景气,干脆丢下约瑟逃之夭夭。
为了给约瑟治病,哈丽娅一个人打了3份工:上午当钟点工,中午发放商业广告,晚上去饭店洗盘子。她微薄的收入,要用来采买食品和药物,还要交房租,时常入不敷出。因为焦虑,哈丽娅变得憔悴,甚至两次晕倒在饭店的水池边上。 那次,因为晕倒,哈丽娅被好心的同事送回家。不料,约瑟非但不肯安慰她,反而冷言冷语地说:“你这样拼命,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有个废物丈夫吗?”
哈丽娅只能沉默不语,她知道丈夫整天坐在轮椅上,心情比谁都烦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