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 2014.3——2014.5)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课题组成员进行责任分工,搜集关于指导学生自主识字的资料,了解已有相关成果的进展情况。
(3)开展调查研究,弄清低年级学生原有认知、家庭基本状况,以及能力发展概况;对照指导自学的预设目标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即阶段研究目标和内容)。
(4)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并交流心得。
2、实施阶段( 2014.6——2014.10)
(1)点上实验:根据课文特点、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建立识字档案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
(2)根据实验和调查,撰写相关的课题论文。 (3)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工作。 (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3、总结阶段( 2014.11——2014.12)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反思得失,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
(2)结题汇报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效果 通过此研究: 1、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2、学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因此,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3、将教师的教转化成学生主动的学。
在课堂教学中,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然后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好主意一起分享,人人争做“小老师”。
4、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识字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如举行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课外识字展示等活动,不但学生喜欢,更能以此推动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5、将识字生活化。
建立识字档案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二种识字环境:(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与家长达成共识,请家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2)在社会环境中识
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厂牌名,还有路牌名、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教学骨干,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课改意识、教学科研能力都比较强,大都有曾参与省、市级课题实践研究的经历。本课题还邀请校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国平老师当顾问,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必要指导,研究队伍的综合实力较强,有能力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在研究过程中,对教师的培训、实验资料、书籍资源等的购置等都需一定的实验经费。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相当支持,会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以解决研究的后顾之忧,确保研究的正常运作。
以上是我代表课题组作的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审议。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