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安型防爆和隔爆型防爆的技术原理和特点
1. 将易燃易爆物质和氧化物分离
技术隔离易爆气体保护型式正压型充油型充砂型浇封型Ex代号poqm典型应用控制室,分析仪变压器,开关装置仪器仪表仪器仪表,控制装置 2. 限制易燃易爆物质本身及环境的能量
技术限制能量保护型式本质安全型Ex代号ia/ib典型应用仪器仪表 3. 将爆炸限制在局部环境
技术隔爆保护外壳保护型式隔爆型Ex代号d典型应用开关装置,电机,泵 各防爆型式产品在自动化控制中市场份额: 本安型和隔爆型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最大。
无火化型 本安型 40% 隔爆型 30% 10% 普通型 20% 无火化型 普通型 隔爆型 本安型 4. 隔爆型“d”技术 a)原理
? 具有防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 ? 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向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 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 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汽形成的爆炸性环境 的点燃。
“抗得住” 爆炸 “传不出” 爆炸
b)隔爆型“d”技术优缺点 优点:
? 结构结实
? 在全世界用户中广泛应用 ? 具有悠久的应用实绩 ? 只涉及单个设备
? 安全区的设备及电缆不需认证 ? 温度组别T6〔正常操作条件下〕 ? 高功率电气设备的最佳防爆方式 (照明设备,接线电控箱) 缺点:
? 外壳材质受到限制
? 需专业人员维护(懂防爆要求) ? 不允许在线维护(断电源后开盖) ? 不灵活 ? 密封及附件复杂 ? 不适用于0区场合使用 ? 不能与工艺过程直接接触 ? 较笨重
5、 本安防爆技术的快速发展
防爆要求的提高,安装“O”区设备ⅡC级防爆等级促进“本安”防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微电子/低功耗技术的发展,为本安技术发展提供条件 ? 回路“参量认可”方式的推广,应用方便 欧美较为流行,有可能成为国际上通用认可方式 a)标准:GB3836.1-2000,GB3836.4-2000 b)设计原则:
间隔配置原则:本安/非本安,不同电压 温升功耗:避免热引爆,2/3功耗设计余量 能量限制:IIC:<19μJ,IIB:<60μJ,IIA:<200μJ
冗余设计:ib 二重化 ia 三重化 c)本安防爆的原理:
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点燃源,本安防爆就是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两个可能的点燃源的能量来实现的。
? 限制电压(稳压管) ? 限制电流(电阻)
? 限制贮存能量(电感、电容) d)本安防爆技术特点:
? 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 ? 通常对于氢(IIC)环境,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 ? 因此,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
相关推荐: